2015奶奶甘肅中考作文真題:重拾遺落的厚重

  作文一直是中高考試題當中分值最大的一道試題,很多考生戲稱:“得作文者得語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蘭州中考作文真題解析,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作文題目】

23.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不經意間,有很多珍貴的東西被我們丟失了,或許是一段記憶,或許是一種情感,或許是一種精神,或許是一種思想……

請以“重拾 ”爲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將題目補充完整;(2)不少於600字;(3)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情真摯,不得抄襲;(4)不限文體(詩歌除外);(5)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作文點評

王沛:思辨性很強要審清題意

從題型及考查意圖而言,屬於“材料”與“標題”嫁接的新型半命題,設題繼承了近多年我市中考作文題結合時勢從不同側面持續關注成長的特點。今年的“重拾×××”這一半命題,既側重於反思(“重拾”的起因),又植根現實和麪向未來(“重拾”的目的和用途),突出當前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探究”意識及“自我評價”素養的引導,此考查角度因爲有很強的思辨性,故審題難度較大。

從立意構思而言,寫好半命題作文的第一步是按照題意合理補題,明確立意的方向及選材的範圍。從“導語”可知,首先,“重拾”的“對象”是“被我們不經意間丟失的珍貴的東西”,注意:“東西”前的修飾限定語——“我們、不經意間、丟失的、珍貴的”表明了“重拾”“對象”的屬性!其次,要明確“重拾”的“對象”是指精神層面的,還是物質層面的?“或許是”表明是“記憶、感情、精神、思想”,貌似“精神層面”,實際,兩者都有。也許,這兒正是本題有點生澀及抽象的地方,審題立意時,一定要把“記憶、感情、精神、思想”這些抽象的東西聯想成有“人、事、物、景”的故事情節及畫面,然後,要看在其中“不經意間”“丟失了”什麼“珍貴”的“東西”?例如“一段記憶”,一般而言,能讓我們銘刻記憶的人、事、物、景,從珍貴的價值來講,肯定是對於我們成長有益處的,因此,這個立意又是指向“感恩情懷”的,就此而言,“重拾”其實與“再回首”“重想起”“懷念”相當。如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我的第一本書》《背影》《藤野先生》等可以說成《重拾懸崖脫險》《重拾我的第一本書》《重拾“背影”》《懷念藤野先生》。

相應的,“感情、精神、思想”從初中生成長的角度去聯想,一般是孝心、友愛、敬畏等情感;認真、刻苦、堅韌、自律、誠信等精神;求異、創新、獵奇等奇思妙想。

雖然文體自選,但是,細究“重拾”一詞,最合理的文體還是記敘類較好,因爲“重”有“第二次、又一次”之意,同時還暗含要在文中交代“重拾的緣由”以及“前一次”“丟失”的原因。同時也暗示了應該採用的寫作手法——對比!在“重拾×××”中體現作者的人生理想及信念、情感態度及價值觀、人生情操及審美趣味。

說到文體,“記敘文”是“記敘性文體”的簡稱,凡是以記敘爲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都是記敘文,這需要考生的審美創意,除了中規中矩的記人敘事性文章,其實還可以採用較別緻的.記敘文樣式:如日記體、新聞報道、蒙太奇鏡頭剪輯體、戲劇劇本體、小小說、自述獨白體、會議記錄等。不過,選擇什麼文體是自由的,但選定之後是要按照規範去寫,要避免“文體雜糅或四不像”,力求凸顯文體要素,若是記敘文,須有“時、地、人、起因、經過、結果”6要素等。

至於選材,力求新鮮個性的、自己有體驗的,注意剪裁詳略適當。表達儘可能有創意和文采。

鍾琳:對往日生活的一次激活

這已經是蘭州市連續三年採用的半命題式作文了。從作文命題角度來看,依然是圍繞親情、友情、師生情、自然情等多角度多方位展開,而這些方方面面,又恰恰是學生熟悉並親身經歷的生活學習場景。題目無疑是對學生往日生活的一次激活,也是學生產生共鳴的催化劑和助推器,因而,此題目是學生有情可抒,有話可講,表情達意的最佳切入點。

從作文命題的思想內容來看,作文的主旨就是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啓發學生學會靜下心來,學會回放。通過展現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深切地感受父母之愛、同學之情、師長之切、生命之貴等種種豐富的情感體驗。樹立學生積極向上、樂觀豁達、堅定執着的人生態度。

從作文命題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角度來看,就是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寬容、學會合作,學會在回憶反思中重溫一切情感,包括美好的、幸福的、醜陋的、痛苦的。讓學生自己感悟生活,體味人生,讓他們在感悟中長大,在回憶中成長。在作文中,在對自己點滴生活的回味中,用自己的心靈觸碰人生,感受生活,從而達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滿分作文】

  重拾遺落的厚重

中國的聖賢先哲大都強調一種格物致知的精神,認爲做學問就要把它弄明白,搞透徹,不能淺嘗輒止,似是而非,因而孔子韋編三絕而精通周易。今日之時,商業化的文化如快餐般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往往手足無措,我們確實失去了什麼,也許就是文化的厚重感。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非常快,“淺閱讀”同樣是快節奏生活的產物,我們也許根本就無法空出時間來一次真正的閱讀,更不用說研習經典了。但反思這種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生活,我們不一定快樂,同時也失去了很多趣味,難道生活本身就這樣嗎?

古代與現代的價值觀念體系截然不同。古人專心做學問,對於貧困飢餓當真能安之若素。孔子有云: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可謂好學也矣。而今人則更多追求商業利益,一切以錢爲主,這就引發一系列的商業炒作以及學術醜聞,爭論與批評過後,我們應該更深入地反思。

失去了厚重的文化支撐,一個民族很難立足於世界。正如四大文明古國中除中國外其它三國的沒落與衰亡,它們的衰亡歸根到底是文化缺失和沒落。相反美國只有兩百多年的建國曆史卻成爲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同樣得益於那民主自由的先進文化。當中華文明經歷了數千載的傳承後,能否在當代發揚光大,確實還有懸念。

環顧我們周圍的讀物,十之八九便是雜誌,很少有人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鑽研一本名着。其實知識本身就需一個長期的理解與領悟後方可掌握,而鑽研名着正是這樣的過程,雖然艱澀難懂,但細細咀嚼後卻別有一番滋味。那些厚重的經典名着不應該是圖書館書架上的陳列品,我們只是恭敬虔誠地仰望,它們應該真正走進我們的生活,成爲我們的良師益友。

學海無涯,學習本身就無法一蹴而就,這就需要我們具有毅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閱讀厚重的書籍,感受厚重的文化,你也會變得厚重起來,腹有詩書氣自華,越是有學問,你纔會越有氣質。

文化快餐只能作爲一種嘗試,一種體驗,它不能替代主食。重拾遺落的厚重,沉潛寧靜,到知識的海洋中開拓一片全新的天地。重拾遺落的厚重,讓民族有強大的精神支撐,我們會看到真正的崛起與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