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作文

初中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作文1

再過幾天就是五月初五了,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你們知道爲什麼在端午節要包糉子吃嗎?說到這裏,還得從一個故事說起:古時候,有一個君王,好色好賭,根本就沒有把政事放在心上,有時候只是草草了事,隨便處理處理。有時候根本沒有去看。他的一名大臣屈原可爲他擔了憂,他對大王說:“如果您在這樣子的話,我只好以死相逼了。”大王生氣的說:“你去好了,沒人會來攔你的!”屈原傷透了心,他想:怎麼辦,這國可要落沒了。幾天後,人們在一條江中找出了屈原,相親們悲痛萬分,只好把糉葉和糯米包成一個糉子,再撒上米酒,這樣子的話,魚蝦們吃了糉子,就會昏昏欲睡過去,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首了。爲了紀念屈原,人們把農曆的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在這天,家家戶戶都得吃自己包的糉子。

雖說這糉子本意是用來紀念屈原的,但隨着後來的製作工藝不斷改進。現在糉子的口味是越來越多了。其實,製作糉子的方法是很簡單,只需要糉葉.糯米,餡兒。餡兒可以以自己的口味來選擇,可以用豬肉、蜜棗等等。先把糯米鋪上糉葉,填上自己喜歡的餡兒。包起來,捆上細繩,就做完了。還有一項活動賽龍舟,在端午節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條龍舟大約站七到八個人左右,等裁判員把一聲口令,隊員們猶如離弦的箭,脫繮的馬朝着同一個目的地飛馳。隨着雙槳的搖擺,一條條波紋快速的散開去,形成一個個圓圈,河兩岸在觀看比賽的人也興奮不已,期盼着某一對的勝利。龍舟的快慢體現了一個團隊和諧與合作的力量有多麼的'重要。

端午節雖然沒有中秋節或春節來的那麼隆重,但端午節裏的一些傳統習俗卻無處不寄託着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之情。

初中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作文2

城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年這個時候,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會用包糉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我會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去姥姥家,姥姥、姥爺早早的準備好了江米和大棗、糉葉來包糉子,並在煮糉子的時候煮上幾個雞蛋,用來給我和弟弟妹妹吃。在吃糉子的時候,我就問姥姥,爲什麼人們要在端午節這天吃糉子,門上要插艾草,這時候姥姥就會把弟弟妹妹叫到一起,講有關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是我國春秋戰國楚懷王統治時的貴族,並擔任大臣,他力主聯齊抗秦,遭到其它被收買貴族和楚懷王之後的打擊報復,被免去職務,並被流放,在流浪期間,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等著名不朽詩篇,在秦國攻破楚國國都,他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這一天,抱石投汩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老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去汩羅江邊憑弔屈原,並拿出準備好的飯糰和雞蛋丟進江裏想讓魚蝦吃飽,不用去傷害屈原的身體,慢慢就演變成吃糉子、雞蛋等習俗,用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姥姥給我們講完故事後,問我和弟弟有什麼想的說的嗎?我發表了自己心中感想,說:屈原是我們應該記住並不能遺忘的愛國主義詩人。

這時候,爸爸把煮好的糉子放在桌子上,叫我們來吃,我吃着又香又甜的糉子,想着姥姥講的動人的故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對我來說:古人的愛國主義精神會讓我深愛教育並激勵我將來好好規劃人生軌跡,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不能辜負姥姥講故事的深刻涵義。

初中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作文3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民間着鑽多的傳統節日,它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明亮耀人;又像小河一般,縱橫交錯。而我卻認爲最"美"的節日莫過於端午節!傳說,端午節是這樣由成的。屈原,是春秋時期楚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先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此,端午節又名詩人節)。公園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後來,楚國百姓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把5月5日定做了端午節。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楚國人因不捨得屈原離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便不見蹤跡。之後的每月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紀念屈原。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於吳、越、楚。端午節吃糉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習俗。棕子,又名"角黍","筒糉"。其由未己久、花樣繁多。早在春秋時代,用菰葉(茭白葉)包黍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棕"。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而廣東鹼水糉。

看啊!這就是端午節,多麼"美麗"啊!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初中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作文4

早上起來,我打開窗子,每家每戶都飄着淡淡的箬葉香氣,相信你看到箬葉就一定猜到啦,今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

我迫不及待地跑出房間,看見奶奶正在整理包糉子的材料,不禁滿懷期待地問道:“奶奶,我可以包麼?”“好啊!”奶奶說,我趕緊坐到奶奶旁邊,學着奶奶的樣子包起了糉子。終於笨手笨腳地包好了一個,可沒想到我剛把手鬆開,“糉子先生”肚子裏的“糯米娃娃”全跳了出來,在桌上玩遊戲。我有點兒懊惱,奶奶看見我垂頭喪氣的模樣,耐心地對我說:“你可以放一顆花生進去試一試!”我在糉子底部放了一粒花生米,真神奇,糯米好像是粘住了一樣,果然不漏了。奶奶的“不漏大法”可真好用!一個上午的時間,我和奶奶就完成了一座“糉子山”,我心滿意足地看着我的“糉子山脈”,心中樂開了花。

晚上,奶奶把煮好的糉子從鍋裏端出來,清香四溢,瀰漫着整個屋子,我們一邊開心地吃着糉子,一邊看龍舟節目,爲自己喜歡的隊伍加油。突然,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問題,我轉頭問旁邊的爸爸:“爸爸,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呢?端午節的來歷是什麼呢?”爸爸回答:“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在春秋時期,秦國要攻打屈原所在的楚國,楚王不聽屈原勸告,後來國家滅亡,屈原心中鬱悶不已,跳江自殺。人們哀痛極了,爲了屈原的身體不被魚蝦吃掉,所以就划着船往河中投下了許多飯糰。後來,爲了紀念他,就把他去世的那一天叫端午節。”聽了爸爸的講解,我心中的疑惑解開了。

端午節原來還有這麼令人感動的來歷,吃着糉子,想着屈原,我更喜愛這個節日了。

初中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作文5

再過幾天就是我們的傳統佳節——端午節了。說到端午節,大家就會想到糉子。在很多城市,“糉子節”成了端午節的代名詞,以爲端午節就是吃糉子。說到端午節,很多媒體都宣傳這是一個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其實,以上兩種說法都忽略了端午節的文化內涵。爲什麼我們會不知道一個有着兩千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所蘊含的真實文化呢?爲什麼反而是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等洋節在國內大行其道呢?原因很簡單:因爲長期以來,傳統佳節在國內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05年,韓國“搶”了我們的端午節,申報的“江陵端午祭”入選爲世界無形文化遺產名錄,這纔給我們帶來了衝擊,帶來了反思。早在春秋,端午就是一個多民族的節日,除漢族外,還有滿、蒙、藏、苗、等約28個少數民族慶祝這個節日。後來才慢慢傳入了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當然,端午節的精神內涵也遠遠不止是吃。

在端午節的活動中,自古以來就有了賽龍舟,用五彩絲纏糉子、纏手足腕,包米糉,採插艾葉,塗飲雄黃酒,調製硃砂酒,採集露水洗眼睛,採多種草藥,人身上及屋內各處懸掛香包等等,以上這些都告訴我們最早端午節是防疫祛病、避瘟驅邪、祈求健康長壽的一個節日,它寄寓了人們平安和順的美好心願。後來,才漸漸加入了紀念地方性名人的內容,例如長江中游湖南、湖北楚地紀念屈原,長江下游江浙吳地端午節紀念伍子胥或紀念越王勾踐及孝女曹蛾。

同學們,一個國家的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與靈魂。端午節就要到了,讓我們一起來重視並過好這個防災祛病、祈求健康長壽的傳統節日,恢復它的文化內涵,讓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珍惜我們的端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