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須樂也初三作文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坐舟。”自古以來,似乎“學”與“苦”就是緊密相連的。

學須樂也初三作文

非苦無以成學,非勤無以廣才。

於是,學習成了一件十分痛苦的事。努力的學習被稱爲“苦學”,發奮的讀書被稱作是“苦讀”。

其實,誰規定發奮學習一定是很“苦”的呢?發奮學習應當是“樂學”纔是,因爲只有主觀上的想要學習,纔會發奮圖強的努力學習,自然便不覺得苦,逐漸地,享受到學習的快樂了。所以,人們只片面的'理解了學習,而未理解學習的本質所在。

若你只懂得一味的“苦學”而不懂得享受學習,那麼最終還是大器難成。給自己過度的壓力,刻苦學習,並將痛苦壓抑在心中而不去思考如何享受學習的快樂,那麼,你不但學得痛苦不堪,且收穫甚微。

所以,要學有所成,首要的一點就是要享受學習,懂得樂在學中。

魏書生校長在約我們的校訓“樂真、樂善、樂學、樂恆”中也提到了“樂學”,由此可見,學習,最重要的不是“苦學”而是“樂學”。

陶淵明的不求甚解也正是他樂學的表現,他的“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使他的學習態度在歷史上獨樹一幟。宋濂不畏求師奔走之勞,只因“心中有足樂者,不覺口體之奉不若人耳。”他的樂學,令他終成大器,位列明初開國文臣之首。毛主席也酷愛讀書,以讀書爲樂。一次他發燒39度,醫生不許他看書,並將放在牀頭的書全部搬走。他難過的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這對我多麼難受啊。”工作人員只得將書放回他身邊,他這才高興的笑了。

這些偉人們都以學爲樂,真正理解了讀書的內豐含意,將學習視爲一種享受,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學會學習,享受學習。學,須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