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關於廉潔徵文

自古以來,人們都視廉潔爲一縷清風,一縷清正廉潔之風。小編收集了廉潔徵文,歡迎閱讀。

 

2016年關於廉潔徵文

第一篇:廉潔徵文

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從小就應該做一個廉潔的人。廉潔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

比如說有兩個官,一個是貪官,他貪污國家的錢,從不爲老百姓着想;一個是好

官,爲人民做貢獻。我們一看當然會選擇後者。

有一個人,我們都認識他,他就是包拯。我曾聽過關於他的這樣一個故事:事情發生在北宋皇祐二年閏十一月。宋仁宗下詔以三司使、戶部侍郎張堯佐爲宣徽南院使、淮康軍節度使、景靈宮使。張堯佐是張貴妃之父張堯封的堂兄。張貴妃受到宋仁宗寵愛,張堯佐也就青雲直上。

包拯時任監察御史,負責對皇帝百官的糾彈。他認爲宋仁宗一再超擢張堯佐,任人唯親,不合大宋法度。他上疏指出宋仁宗提拔張堯佐是錯誤的,並分析其背景是後宮干政、個別大臣曲意奉迎。包拯此舉如天驚石破,激起了一片稱讚,大臣們紛紛上書反對任命張堯佐。面對強大的輿論,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

轉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宋仁宗經不住張貴妃的一再請求,再次下旨擢升張堯佐。包拯不顧再次觸犯宋仁宗和張貴妃,又一次挺身直諫。

張堯佐見包拯等人言辭激烈,感到衆怒難犯,當即表示不接受委任。於是,宋仁宗也就順勢下臺了。

可是張貴妃卻老大不高興,一再在仁宗耳邊吹風。這年八月,宋仁宗金殿早朝,張貴妃特意送到宮門口,撫着仁宗的後背,柔聲說:“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封宣徽使之事啊。”

金殿之上,宋仁宗果然又一次降旨。可御旨一下,包拯馬上上奏。這一回,宋仁宗打定主意,堅持己見,說:“張堯佐並無大過,可以擢升。”

包拯諫駁道:“各地官吏違法徵收賦稅,鬧得民怨紛紛。張堯佐身爲主管,怎說是無大過呢?”

宋仁宗嘆了口氣,婉轉說道:“這已是第三次下旨任命了。朕既貴爲天子,難道擢任一個人就這麼不容易?”

包拯聞言直趨御座,高聲說道:“難道陛下願意不顧民心向背麼?臣既爲諫官,豈能自顧安危而不據理力爭!”張堯佐站在一旁,聽得心驚肉跳。

宋仁宗見包拯這麼執着,衆大臣又紛紛襄贊,而自己又沒有合適的理由反駁,心裏非常生氣,一甩手回到宮裏。

張貴妃早已派人在打探消息,知道又是包拯犯顏直諫,惹得仁宗下不了臺,所以等仁宗一回來,她馬上迎上前去謝罪。

張貴妃早已派人在打探消息,知道又是包拯犯顏直諫,惹得仁宗下不了臺,所以等仁宗一回來,她馬上迎上前去謝罪。

宋仁宗餘怒未消,舉袖擦臉,說:“包拯說話,唾沫直濺到朕的臉上!你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就不知道包拯他還在當御史!”

包拯寫過一首名爲《書端州郡齋壁》的詩:

清心爲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幹終成棟,精鋼不做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悲。

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這首詩,可以說是他一生人格精神的寫照。

看了包拯的廉潔故事,大家也跟包拯一樣做一個廉潔的人吧!

第二篇:廉潔徵文

說到“廉潔”,很多大學生會感到裏自己很遠,認爲那是工作以後再考慮的事。其實不然,廉潔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美德,是我們大學生應有的一種品質。作爲預備黨員,就更應該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在校園中推動廉潔文化。

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形成的傳統美德深深熔鑄在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當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極爲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中華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資源。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國青少年身上,寄託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 建設廉政,要有制度上的保證,同時也要有文化上保證,講廉政必須講廉政文化。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彌足珍貴的思想寶庫,可以爲中國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資源支持。

“廉潔”二字,其含義不僅僅是“不貪污、不受賄”那麼簡單。他在中國文化中,有着豐富的內涵。

廉潔,即公正不貪,清白無污。廉潔文化是廉潔的理論和行爲方式及其相互關係的文化總和,是關於廉潔的知識、理念、制度及與之相對應的生活方式、行爲規範的總概括。廉潔文化主要有四個特徵:

一是主體的大衆性,主要表現爲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廉潔氛圍,以健康向上的廉潔文化充實社會公衆的精神世界;二是指向的權力性,主要表現爲掌握社會公共權力的管理者廉潔自律,恪守宗旨,執政爲民;三是實施的職業性,主要表現爲各職業階層的從業人員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四是組織的公共性,主要表現爲機關、團體等社會公共組織處事公道正派,誠實守信,廉潔高效。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廉潔文化,就是要倡導立足我國國情的廉潔奉公、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公道正派的社會文化,以不斷規範和約束人們的思想與行爲,增強人們拒腐蝕的能力;就是要以社會公德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爲重點,以營造清正廉潔、公道正派的社會氛圍爲指向,以樹立牢固的廉潔理念、構築反腐倡廉的社會公衆思想體系爲根本任務,使廉潔意識內化爲社會公衆的思想準則和道德準繩,外化爲社會公衆倡導廉潔的自覺實踐,讓廉潔文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社會精神風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促進廉潔社會的形成和發展。

學校是傳授與學習知識的神聖殿堂,老師教書育人,學生求知明理,本着爲社會主義事業作貢獻的目標而努力奮鬥着,然而就在這神聖之殿下也混雜着些許不和諧。隨着時代的前進,科學技術日益發達,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人已不滿足於簡單的吃飽穿暖,於是,“吃”要吃高檔的,“穿”要穿名牌的,就連用的也不能馬虎。手機,電腦,mp3已被不成文的歸爲進大學校門的三件必備,更有甚者開着私家車來上學……學生中攀比之風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有的教師邊教書邊下海,邊拉關係邊賺錢,甚至有學者抄襲他人的學術成

果,大搞學術腐敗。據統計,目前大學生中受處分最多的是因爲考試作弊,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而學術誠信、逾期還貸等問題在學生中也時有發生。這都是關係到一個人廉潔的問題。而一些“腐敗”現象也悄悄浮現於學生中。學校學生社團有校裏統一撥下的經費,班級也會收取一定的班費,而管理這些費用的都是學生,陰暗事件的時時發生,外人卻不得而知。

大學生廉潔教育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崗前”的職業道德教育,它是一種關乎大學生職業價值觀、職業誠信素質、職業規則的教育,職業性是它的最顯著特性。從職業的視角探討和實踐大學生廉潔教育,更有利於提高大學生廉潔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今天的大學生,明天就將步入社會,學校是希望通過一系列廉潔教育課程的開展,引導大學生形成誠實守信、正直節儉、崇尚廉潔的價值觀。而作爲一名預備黨員,我們更應以黨的十七大和中紀委十七屆三次全會精神爲指導,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優化校園環境,在校園中推動廉潔文化的發展。

從2014年“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爲先”的鄭培民,到2014年“立警爲公,執法爲民”的任長霞以及“燃燒自己照亮大家”的牛玉儒……他們感人至深的事蹟,爲我們樹立起新世紀忠誠實踐“廉潔執政”的典範。我們作爲大學生,更應嚴格要求自己,自覺落實和推動廉潔文化的發展,構建具有廉政思想和廉政文化的和諧校園。

第三篇:廉潔徵文

自古以來,人們都視廉潔爲一縷清風,一縷清正廉潔之風。如果把腐敗看作是社會的一個毒瘤,那麼廉潔是什麼?有人說,廉潔是一棵鬆,在萬木凋零的冬日,她依然挺拔翠綠;有人說,廉潔是一朵雲,無論是凝成水結成冰,她依然靜潔晶瑩;也有人說,廉潔是苦藤上結出的甜果,別人看起來很甜,但她卻心裏很苦;也有人把廉潔時常和蓮花聯繫在一起,那是因爲它出污泥而不染,是一種道德昇華的境界。我想,每個人的心中,對於廉潔會有不同的釋義,但是,本質內涵卻是相統一的。廉潔是一種美德,人所敬仰;廉潔是一種深愛,愛己愛人。

古往今來有多少兩袖清風,清正廉潔的官吏名留青史,又有多少貪官污吏遺臭萬年。因此,廉潔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人的廉潔,可以產生巨大的反響;不廉潔則會產生惡劣的影響,導致無法想象的結果。"廉"與"蓮"同音,人們常說"清廉"、"廉潔"、"廉正"……,正如周敦頤筆下的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周敦頤獨愛蓮,而老百姓也獨愛清正廉潔,一心爲民辦實事的官。

清正廉潔,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兩袖清風、剛正不阿的人讓人們永遠記在了心裏,他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從事着偉大的事業。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好乾部,他收留了三個賑災中認識的孤兒;由於生活拮据,他到血庫要求獻血;因車禍犧牲後,人們在他的遺體上找到的現金只有8元6角,在外人眼裏,一個共產黨的中高級幹部生活如此清貧真難以想象,在場的每個人都流了淚。"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當官的是廉是貪,百姓心中最清楚。

孟子云:"爲民貴,社稷次之,君爲輕。"漢朝劉向的《說苑。至公》中說:"治官事則不營私家,在公家則不言利。"可見,"廉"不僅僅是不貪斂財物,更有"正身律己、親民愛民"之義。"廉"字由"廣"和"耳"兩部分組成組成,乃是"廣聽民聲、爲民請命"之義。官員作爲人民的代表,其行爲被大衆和下屬所關注,既是他們的表率,又是他們仿效的對象,廉潔與否直接影響到上下左右,影響到政令的推行。《論語。子路》中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政令暢通,上下一心,共度難關,共創輝煌。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德行告訴人們,反抗誘惑吧,那樣你纔有更多的機會做出更高尚的行爲來。"是啊,人們抵制金錢的誘惑,抵制權利的誘惑,抵制一切不正當的誘惑。那樣,人與人之間沒有貴賤,沒有差別,也沒有互相的仇視,更不會讓一個國家的財產受到損失。巴爾扎克也曾說過:"一個能思想的人,纔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沒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沒有金錢上的廉潔。"這句話是說:一個廉潔的人,纔有清晰的頭腦,纔可以擁有無邊的力量,纔可以受到羣衆的大力支持;一個常受賄賂,常貪污的領導,不是一個好領導,思想他抵制不住金錢、權力的誘惑,也就不會受到羣衆的支持。

當今社會很多人因爲自身思想或意識問題,紛紛倒在權力和金錢的"石榴裙"下,在金錢與貪慾中迷失自我,在權錢交易中喪失自我!巴爾扎克說過,沒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夠有金錢上的廉潔。這句話說是多麼的質樸。只有人內心變得清潔,纔不會爭搶世俗的榮華富貴,不會在乎那些微不足道的便宜,纔會更好的看透人生的無常,保持自身的廉潔。《元史?許衡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許衡未做官時,有一年夏天外出,天氣炎熱,口渴難忍,道旁正好有一棵梨樹,衆人爭相摘梨吃,惟獨許衡不爲所動。有人問他爲什麼不吃,他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解釋說:"亂世之時,這樹梨是沒有主人的。"許衡正色道:"梨無主,我的心難道無主嗎?"許衡的心,是廉潔的心,因爲他不爲非分之物所動心。

俞士超說過"清風涼自林谷出,廉潔源從自律來。"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廉潔從心開始。世上萬物是聯繫的,只要我們在不損害他人利益時,用心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去感受人生給予我們的幸福與磨練,這就是廉潔的一個表現。廉潔,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對自我的完善,對生命的尊重,對心靈的負責。

正氣存心,邪不可幹。人如同一棵樹,內朽必生蟲,有了蟲在作怪,風一吹,樹必倒。讓我們從心開始,從身邊做起,將廉潔文化化作春雨,在世間盡情發灑,喚醒沉睡的大地,除去腐敗的沉渣,裝飾和諧的世界,點綴高潔的靈魂。朗朗青天之下必將又會是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