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小學生作文六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小學生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中小學生作文六篇

中小學生作文 篇1

星期天,我在家悠閒地玩電腦遊戲,玩得很高興。

正玩到關鍵的地方時,“小洲,”媽媽說,“我們家沒有酸奶了,你去買兩瓶吧,超市的好喝一點,去超市買吧!”我不情願地站起來,往門外走去……我在路上慢慢走,看着街上熱鬧的情景,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車輛在馬路上挪移着。

忽然,老天好像一不小心打翻了墨水一般,天黑沉沉的。雷神也開始怒吼。“馬上就要下暴雨了,我得快點走,不然的話百分之一百成落湯雞。”心裏這麼想。我開始飛奔的時候,老天也發怒了!雨珠如子彈般朝我射來。地面上都是雨水,如果飛跑起來,肯定會摔倒的。我邊跑邊想:“我不能放棄!一定要堅持!”終於看見那棟高大的房子了!它在暴雨中若隱若現,好像要被大雨吞噬了一般。

在超市裏,我簡直就是一隻落湯雞,邁出的每一個腳步都是溼漉漉的。但是值得欣慰的是:超市裏的每個人都是溼漉漉的。找到酸奶的擺放區,匆匆買來酸奶,便往家趕去。路上已經不下雨了,天邊掛着一道美麗的彩虹。雷神早已離去了,路上的積水都滲到下水道里去了,太陽露出了半邊臉。

喝着酸奶,我心裏甜滋滋的,也許這就是對我在暴雨中堅持的獎勵吧!

中小學生作文 篇2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長江;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河,它的名字就叫黃河;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羣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歌詞唱的好,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

中國,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歷史長河中沒被淘汰,反而還巍然屹立至今經久不衰。

對於六年級的我們,現在唯一能爲祖國做的就是好好學習,每週一戴着紅領巾在旗臺下參加升旗儀式,唱着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這是一件多麼莊嚴的事情啊。

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地大物博,有着不計其數的名勝古蹟和奇珍玉器。雄偉壯麗的萬里長城,那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它像巨龍穿行在中國大地上,連綿起伏,曲着蜿蜒,神聖而不得不讓人讚歎。美麗的長江,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還有那奇險的珠穆朗瑪峯、美麗靜美的桂林山水,極具意義的北京故宮等。

是的,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不愁溫飽,不愁吃穿玩樂的時代,這些可都是我們的祖先用雙手和智慧創造的啊,我們也經歷過屈辱的歷史,可在那些兇殘的日本兵手下我們依然像鹹魚一樣翻了身。

如今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這些可都是先烈們用血淚換來的啊,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爲祖國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我愛我的祖國!

中小學生作文 篇3

在一個萬里無雲的星期六,紅彤彤的太陽照着大地暖洋洋的,空氣異常清新,花兒張着小嘴傾吐着芳香,我興高采烈地去上興趣班。

興趣班上到第二堂課時,天有不測風雲,突然狂風大作,烏雲密佈,電閃雷鳴,好像要下一場傾盆大雨。

我的心裏剎那間變得灰暗無比,從電線上掛郵箱——高興變成了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怕自己回去會變成“落湯雞”。到了第三堂課,我的恐懼應驗了,教室外面風雨交加,成千上萬顆晶瑩剔透的“珍珠”爭先恐後的向人們身上的衣服跑過去,有幾個人短短的幾分鐘後渾身上下都被雨點無微不至的“炸”成了“落湯雞”。

過了一個小時多後,放學了,我猶豫不決地走出了教室門,拿不定主意是冒雨回去,還是一直留在學校,等工作繁忙的爸爸媽媽想到接我回去,最後,我決定冒雨回去。當我邁開了沉重的腳步,要自己回去時,一個人影又讓我停住了腳步——爸爸來了。

只見爸爸冒着滂沱大雨向我大步流星地跑來,拿出一把傘給了我,我雙手接過了這把傘,這哪裏只是一把普普通通的傘,這包含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一件無價之寶——父愛。我的眼淚在眼眶裏打轉兒,但始終沒流下來。這件事我銘記在心,永遠也不會忘。

父愛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可能是一句鼓勵的語言,也可能一個小小的眼神,但永遠不會變的是,父愛是父親對子女的關心。風雨中,我長大了。

中小學生作文 篇4

一、眼到

眼是我們自身獲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我們就是要通過多觀察,多讀別人的著作來做好作文材料的積累。多觀察能積累原始材料,多讀別人的著作能強化理性熟悉,同時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及表達藝術。老師在課堂上創設教學情景與多媒體教學也就是藝術化的再現我們平時積累的原始材料。魯迅先生說:要創作,第一須觀察。靜觀默察,爛熟於心,然後凝神結想,一揮而就。這不就是說要我們認真觀察,善於觀察嗎?也就是學習寫作要隨時隨*地認真觀察你身邊的事物,做到有目的,有方法,仔細、深入、全面。非凡要做好對細節的觀察,衆多同學在觀察作文與日記中粗枝大葉,缺乏細節。如景物描寫的靜態和動態不輕易把握,非凡是動態,因爲事物在瞬間的變動是不輕易捕捉到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我們的觀察能力,同時需要展開聯想和想象,認真分辨哪些事物是靜態,哪些事物是處於活動變化狀態的。

二、口到

別隻看到一張嘴一輩子吃進去的東西多,但假如加以記錄,一輩子從嘴裏吐出來的話要多得多。它與聽覺配合,是獲取信息的又一主陣地,人們說話的同時,就是在整理,識記,運用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寫人記事作文中的語言描寫的材料來源途徑就是要口到。就是要提倡說得多,要在社會的交際中學習積累,豐富詞彙。更提倡的是學問學問要多問,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練習學生的口語交際,鼓勵學生大膽地張開嘴,加入到社會語言交際中去,在班上要多開展討論交流活動,練習學生說得多。這樣,就有利於積累生動的語言材料,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

三、心到

心到即思維,就是把看到的,聽來的材料整理、識記、藝術化、並加以發散,把表象熟悉轉化理性熟悉的過程,是作文材料積累不可缺少的,就是要想得多。讀書提倡一邊讀,一邊想,觀察事物要有聯想。毛主席在實踐論中指出:要完整的反映整個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質,反映事物的內部規律,就必須經過思考的作用。將豐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粕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的改造製作功夫。這裏充分說明積極的思維對寫作的.作用。思維就像一條運轉的生產線,可以不斷地生產出新的產品來;思維就像一條

高速路,可以通向新的知識、新的鄰域。

四、手到

手到就是要多寫多練,作文材料的積累非凡要注重做得多。這是古今中外文章家的寶貴經驗。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強調的就是一個練,南宋詞人姜夔總結自己的寫作經驗概括爲八個字:多看自知,多做自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平時在看的時候重視做讀書筆記,就能很好的積累作文材料。因爲這些材料都是構建作文的基礎,也是我們學習寫作的必修課。徐特立老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哪一個做學問的身邊沒有幾疊厚厚的筆*記本,如恩格斯在寫《自然辯證法》時,從讀過的書中作了近200本筆記;李時珍寫《本草綱目》時手抄錄的就有1000萬字以上;歷史學家吳晗在一生中積累了上萬張卡片。像他們這樣,平時積累了大量的材料,再經過自己的消化、加工、整合,再加上藝術化的方法,作文時便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有話可說,信手拈來,下筆有神。總而言之,看多、說多、想多、做多,這四多不孤行,是作文材料積累的重要方法,我們必須鍥而不捨,方能水滴石穿,循序漸進。精誠所至,金石爲開。長此以往,不怕你寫不出好作文來。聞名語文教育家、作家葉聖陶說:所謂能力不是一回兒就能從無到有的,看看小孩子養成說話、走路的能力多麻煩。閱讀跟寫作不會比走路跟說話輕易,一要得其道,二要經常歷練,歷練成了習慣,纔算有了這種能力

中小學生作文 篇5

一、要有具體而細緻的描述。具體而細緻的描述,是作文形象生動的必要條件。抽象籠統,沒有具體事例,就不可能吸引讀者。如寫《假如我是濟公》,應集中寫好兩三件具體事例,可有些同學每段第一句都是“假如我的濟公”,接下去就是我將如何如何。每段三五句,一共寫了十來段,都是乾巴巴的條條,內容不實在,缺少形象性。

二、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暢想型作文有着極爲廣泛的選材天地,但這並不是說它可以想到什麼寫什麼,它和其他類型的作文一樣,也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所選的材料必須圍繞這個主題。《假如我是濟公》這篇作文,它的主題就應是像濟公那樣抑強扶弱、懲惡揚善,選擇的材料就要能體現這一點。但有些同學寫變成濟公後,刻苦鑽研科學,獲得了國家科技獎,這就遊離了主題。

三、入題要快。寫這類作文,最好直接從場面和情節入手,摒棄一切套話。但有些同學的作文開場白太多,慢吞吞地說了一大堆多餘的話,如在寫《愚公與智叟的第二次會面》時,什麼“愚公移山是一個典故”,“這個典故有深刻的意義”,等等,先繞了幾個圈子,然後再入題,羅裏羅嗦,很不簡潔。

四、要有現實依據。暢想型作文表達的大都是作者的理想,理想是現實的折光,它是經過努力可以達到或能夠實現的。有位同學寫《假如我是濟公》,說濟公去看望生病的a的老師,寶扇一扇,使低矮的小屋馬上變成了大房子,而且寬敞明亮、陽光充足。這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因爲給教師建造這樣的房子是可以成爲現實的。如果換成這樣:a老師住在山洞裏,陰暗潮溼,濟公一扇,立即變成一幢金碧輝煌的宮殿,a老師正在宮殿裏批改作業,這就不切合實際了。

暢想型作文的內容往往是理想的生活,其中充滿着真善美,也往往是作者激情的抒發。這樣,最好用熱情洋溢、歡快活潑的文筆來寫。

中小學生作文 篇6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題記

江南水景配柳花,一江春水談無他。望之越遠願醉心,草長鶯飛伴我行。何處需遠望,近處,百花盛開。

江南,水景自有美,乘小船觀江南,才知江南之美。槳聲有力地拍打水花,琴聲撫摸着水鄉。早見四海之邊美,卻望,江南勝美。求那鳳凰展翅飛,隨樂配舞曉星辰。水鄉同是故鄉,故鄉之水好似有靈,待那柳絮飛落之時,以水花,迎接晚霞。夢中,思鄉,淚水浸溼了臉頰。望銀河,自賦:“銀河即似黃河”,便早有李白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昨日之遠望江南,自贊江南水景甲天下。

每離故鄉進一步,心中淚水滴一滴。待那回鄉之日,便不需遠望。我觀鄉更戀鄉,卻不知何日回鄉?新芽早已通過了淚水的考驗,一聲長鳴,打破了黑暗。終於回鄉了。卻不知,故鄉,早已成了記憶。

門前的小溪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商業大街。沒有了想象中的鳳與凰,近處,皆是人們叫賣的聲音。進那宅院小門,遊那半丈竹林,笑罷。惜昔日風采不在,恨今之長嘆。不禁作詩一首:

長街長,昔日醉我心。

短亭短,今朝伴我行。

精緻的竹,粗大的繩,竹筏取代了小船。水鄉,早已被人遺忘。

既然從未擁有過水鄉,又何懼失去它?捧起那一盆溼土,裝入行囊。從此,記憶中的水鄉,也不必遠望。只恨,離家太遠,失去故鄉。

何曾不憶,只記得它的輪廓。江南清風配清茶,故日之士夢迴鄉。吾認故鄉不復回,離罷。只願故土依在。柳自有其本色,江南卻似鄉非鄉。我從未忘記,畢竟,那早成了記憶。

江南之花,亦爲水鄉之花。坐船觀園,鳥鳴長叫,傳遍四方。拭淚,又如何,故日依舊不復回。君問四海之邊可好?我言江南甚好。君觀江南嘆其好,我待君心如明月,更待江南如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