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小學作文【精】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小學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小學作文【精】

端午節小學作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來臨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媽媽就會給我講端午節人們用包糉子、賽龍舟的習俗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

媽媽還給我講到:1953年,屈原還被列爲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呢,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我問媽媽:“媽媽,爲什麼屈原那麼受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愛呢?”媽媽說:“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他那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都感召和哺育着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時,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了。”

聽完媽媽的講解後,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身穿白衣的愛國志士正像我笑呢!

我很喜歡這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小學作文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節時熱鬧的場面。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不爲了撈救屈原。把糉子投進江裏,是爲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經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往江裏投糉子漸漸變成了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吃糉子。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許多習俗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紅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時,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喝雄黃酒。

啊,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端午節小學作文3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有很多習俗。除了吃餃子,戴香包,人們還掛艾葉。

民間有句話:“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我們把艾葉和曹璞作爲重要的內容之一。家家戶戶忙着掃酒,把曹璞、艾條插在門楣上,掛在廳裏。曹樸、艾葉、石榴花、大蒜、龍舟花做成人或虎的形狀,它們都被稱爲愛仁和艾虎。它們被製成花環作爲裝飾品,既美麗又芬芳。

糉子夠新鮮的!你知道嗎?糉子又稱“角”、“同宗”,端午節吃餃子;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糉子包裏有不同的東西。有的人吃肉,有的人剝花生,有的人吃紅棗,有的人吃紅棗。糉子有很多種,味道香甜可口。

孩子們在端午節戴香包。香囊內有硃砂、雄黃、芳草,外裹絹布,香氣四溢。用彩色絲綢做成各種形狀的香囊,形成一條線,精緻可愛。傳說是避邪避禍的意思,其實是用來裝飾脖子前面的。

這是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其他地區也有龍舟比賽。我就不一一告訴你了。

家鄉的端午節是這樣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東西。就連糉子也有多種包裝方式,香包就是這麼有特色。準備起來也很麻煩。你是怎麼在家鄉過端午節的?

端午節小學作文4

“節分端午爲誰言,萬古傳頌爲屈原。”一句古詩道出了端午節的由來。

我的家鄉在溫州,以前這裏是一個小漁村,人們依靠打魚爲生,生活過得很樸素。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了。可是,家鄉的人們依然保留着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前幾天,我們這裏的村民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口掛上了菖蒲,掛上了艾草,掛上了雄黃肉。據說是爲了辟邪驅魔。端午節那天,父母們都會給未成年的子女佩帶上形狀不同的香包。有的戴在胸前,有的系在腰間,還有的帶在手腕上,據說香包裏有的包着香料,有的包着中藥材,還有的包着——而且香包裏散發出來的氣味能增強我們的抵抗力,讓我們少生病。

在我的家鄉還保留着划龍舟,吃糉子的習俗。龍舟上有二十個人划槳,兩個人敲鑼。據說,最初這樣做是爲了驅趕水中的魚兒,不讓他們吃屈原的屍體,而且一邊划船,還要一邊把糉子扔到河裏。今天划龍舟是爲節日增添歡快的氣氛,糉子也成了一道美食。

吃着香氣撲鼻的糉子,看着奮勇前行的龍舟。我再一次感受到端午節的習俗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端午節小學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它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掛艾葉、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吃蒜瓣,以驅百病。

每年端午節,媽媽都會讓我吃香噴噴的`糉子。媽媽說:“光吃糉子還不行,還要知道吃糉子的意義。”我搶着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爸爸說:“屈原是我國的愛國詩人,他眼看國家處於危難之中,卻無法挽救,於是日夜憂愁,最終投汩羅江而亡。楚國民衆知道後十分憂傷,駕船奮力營救,爲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着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把魚蝦趕跑;還用糉葉包米飯作成糉子,投到江裏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

時間一長,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這就是端午節划龍舟、包糉子的由來。

端午節小學作文6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令流”,聽到這句古詩,我不禁想起了端午節。

相傳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結果,遭到貴族子蘭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言去職,被趕出了都城。在流放中,他寫下很多詩歌。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在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而死。後來,人們爲了紀念他,把這天稱作“端午節”。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划着小船來到江上紀念他,一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投入江中。從此,這就演變成了划龍舟、吃糉子的習俗。做糉子先要用鹹肉做餡,再加入少許味精、白糖、酒、鹽和生抽,然後用糉葉把它裹起來,最後用繩子把糉子捆起來,放入鍋中煮,一小時後就可以取出來吃了。

聞到糉子的清香,讀着關於端午節的詩,我感受到了祖國曆史悠久、文化輝煌,我期待着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小學作文7

‘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到了,我最喜歡在端午節的時候吃食餅筒了。今天,媽媽答應我和我一起包食餅筒,我和媽媽先到菜市場買我最喜歡吃的土豆、雞蛋、還有蝦仁,再去買面和蔬菜。我們回到了家以後,我看見了姑姑、叔叔和表姐他們都來我家了,我媽媽把菜都炒好了。我先拿一張皮來包,再夾一些炒麪、土豆、雞蛋放在皮的上面,媽媽又買了洋蔥和胡蘿蔔。

等了好久好久媽媽才把那兩樣菜燒好,接着把它們加進去,最後捲成筒狀,兩手一上一下握緊就可以吃了。我伸手拿了一個, 咬上一口,食餅筒裏的捲心菜、又香又甜、又嫩有脆,特別是放到油鍋裏炸一炸,就更好吃了,甚至會吃三四個。食餅筒不但豐富、吃起來也很方便,它長長的外形代表着一家人和 睦相處 、團團圓圓 。可是,裏面的油都會流出來的,媽媽把食餅筒的皮上弄得都是油膩膩的茄子湯,太噁心了,弄得我都不想吃了。我的叔叔包得食物餅筒非常地大,差不多比我們的食餅筒都大呢。

端午節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着香噴噴的食餅筒,欣賞着各自包的形狀,其樂融融!真開心幸福啊!

端午節小學作文8

聽爸爸說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的,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艾葉,喝雄黃酒。

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喝雄黃酒,據說是爲了避邪。“中國端午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遺產名錄。在南京,端午節除了吃糉子還要吃”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端午節這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了一桌豐盛的午餐,來看看我們的美食吧!

今天是星期六,還有四天就到端午節了。

我和媽媽一起吃姥姥給我們帶來的糉子。我問媽媽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媽媽告訴我:古時候有一個叫屈原大夫的清官,他非常愛護老百姓,但當時因爲皇帝昏庸,經常受一些大官的迫害,所以跳了汨羅江,自殺了。老百姓爲了不讓屈原大夫的屍體被魚給吃掉,就把糉子往汨羅江裏扔。從那以後,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大夫,就在每年的端午節吃糉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小學作文9

今天是端午節,我吃過早飯就要出去玩。我拿出羽毛球和球拍,準備和爸爸去打一場羽毛球。我們來到了大院的健身場上,爸爸站在左邊,我站在右邊,一場羽毛球賽就開始了。

先是由爸爸發球,爸爸發的球特別高,這不是有意的在刁難我嗎?我一蹦便把球回了過去,而爸爸出乎意料,所以他沒能把球接着。本想打我弱點的爸爸反讓我領先了一分,接着我發球,我就發到爸爸的反手位,結果爸爸又輸給了我。這樣你來我往的,比分緊緊咬着,我和爸爸不分勝負。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中午的時間,我們只好鳴鑼收兵。

我們剛一到家,飯桌上已經擺上了一盤糉子。我剝開竹葉,輕輕的咬了一口,“哇!好好吃呀!”我讚歎道。裏面白色的糯米特別誘人,再加上裏面的豆沙真是好吃極了!我聽爸爸說,端午吃糉子、賽龍舟等習俗都是爲了紀念屈原的。媽媽對我說:“屈原真是太偉大了!他的愛國精神鼓舞着世世代代的人們,吃糉子、划龍舟的習俗也延續到了今天。”我點了點頭。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有趣啊!

端午節小學作文10

端午節要吃糉子,還要……賽龍舟!

昨天,電視上放的龍舟比賽精彩極了!龍頭會吐水,真壯觀!今天,我要去西溪溼地西區“尋龍舟”!

到了目的地,我歡快地向前跑去,真想快點見到龍舟。“嘰嘰喳喳”“布穀布穀”隨着鳥兒的歌聲,我看到了一條有龍有鳳的船前,一隻小巧玲瓏的鳳凰停在體型龐大的龍頭上,爸爸告訴我,這是“鳳船”。“龍舟在哪裏呀?”我迫不及待地問。爸爸什麼也沒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到了中午,我纏着爸爸:“龍舟在哪?龍舟在哪?”爸爸說:“我也不知道。”“哎,只能觀賞風景了,這裏真美,綠樹環繞,小鳥唱的歌聲銀鈴般脆響……我一邊吃午飯一邊觀賞。突然,開始演出了!是龍舟嗎?我急忙跑到“橋”邊,說是橋,其實是由船是組成的。我目不轉睛地盯着河面……結果呢?是場沒意思的文藝演出。

雖然沒找到龍舟,但我依舊很快樂!

端午節小學作文11

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大家就用賽龍舟、吃糉子的方式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雖然沒有賽龍舟,但家家戶戶都在包糉子,吃糉子。而我最喜歡品嚐的就是媽媽包的牛角糉。牛角糉用葉子包裹得嚴嚴實實,從各個角度看去,外形都像三角形,用一條細繩緊緊固定,拉開細繩剝開糉子葉,糉子裏面軟糯的米,加上紅豆、香菇、豬肉,閃着光澤,飄着誘人的香味,讓人垂涎三尺,咬一口,細細咀嚼,真是人間美味啊!每次我都把肚皮撐得飽飽的。

到了中午,爸爸媽媽就帶我去河邊洗龍水澡。據家鄉的習俗,洗了午時龍水澡就能一年健健康康,無病無災。河邊格外熱鬧,很多小朋友在大人的陪同下,盡情地戲水,享受河水帶來的陣陣清涼,大家的歡聲笑語把小河都填滿了。

端午節小學作文1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我家鄉的風俗是五月初五包糉子,去年的端午節我家包糉子了,而且我也學會了包糉子。

端午節的那一天,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的,我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就起牀了,吃完早飯,我就興致勃勃的在我們家飯廳學媽媽包糉子了。媽媽將準備好包糉子的米、餡兒、糉葉還有包紮糉的線放在飯桌上,就開始包糉子的工作了,媽媽一邊包,一邊試範着給我看,仔細的跟我講解,一眨眼,一個飽滿的糉子就出現在我的眼前。而我一邊學一邊手忙腳亂的包,不是米漏出來就是餡掉下來,唉喲,原來還真不容易,經過我反覆的觀察和試驗,終於包好了一個小糉子,我高興的一蹦三尺地說:“我會包棕子了”。經過一個小時的包裹,全部糉子都包好了,媽媽把糉子煮熟,就是我們美味的午餐了,在開心吃着自己包糉子,這就是我家鄉端午節的一個環節。

還有我的收穫真大呀,不但學會了包糉子,而且自己體會到每做一件事都要細心觀察纔會把事情做好。

端午節小學作文13

“端午節,豔陽照,家家門上查艾蒿。掛絲線,戴香包,娃娃樂得蹦又跳。吃糉子,劃龍船,紀念屈原永記牢。”這首童謠唱的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衆說紛紜,有傳說是源於紀念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有傳說是源於紀念孝女曹娥,有傳說是源於紀念春秋時期吳國大夫的伍子胥等,而流傳最廣的是紀念屈原,因爲屈原他不僅愛國,而且是一位偉大的詩人。

端午節和數字“5”聯繫也比較緊密,據說南方會在端午節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還有人們會用紅、黃、藍、白、黑絲線,系在一起,掛在小孩子的手上、腳上稱爲長命縷。另外就是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怎樣端午節是不是很有趣呀,好期待端午節早點到來!

端午節小學作文14

相信大家都過過端午節吧,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分別是: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在屋檐上插艾葉等等,今天,我們家可熱鬧了呢。

今天一大早,我就嚷嚷着要和媽媽去買糉子,媽媽受不住我的百般央求,只好答應了。到了超市,我迫不及待的打開冰櫃,哇,有眼福了,好多種餡呀。我連忙拿了以下:蜜棗餡的、豬肉餡的、桂花香餡的等等,每個都拿了5個。付了錢,到了家裏,我急忙拿出了全部,讓媽媽給我蒸了蒸。媽媽有事先出去了一趟,我呢,就在家裏好好享受着美味,我先拿了一個蜜棗餡的,把它給剝開,好黏啊,裏面的珍珠數不盡,我把‘’珍珠‘’吃完後,開始吃裏面的蜜棗,紅紅的,軟軟的,又甜甜的,一直甜到心裏。吃完這個糉子後,真是讓人吃了還想吃,於是,我有偷偷地又拿了一個,就這樣,家裏的糉子被我‘’打掃‘’地乾乾淨淨了。媽媽回來了,當然,一看垃圾桶裏就知道怎麼回事了,我呢,也少不了一頓臭罵了,不過,經過這件事情,我再也不敢這樣做了,這一天,我也幹過不少事情。比如,等等。

哎呀,門鈴響了,好像是媽媽回來了,讓她看見我在玩電腦,我就沒有好事發生了,我也不跟你囉嗦了。

端午節小學作文15

端午節前夕,奶奶正在包糉子。我看見了,覺得很有趣,便讓奶奶教我,奶奶爽快地答應了。

奶奶叫我先仔細看她是如何包的,我就目不轉睛地看了起來。只見奶奶先把糉葉繞成了糉子的形狀,然後往糉殼裏灌米。灌到一半時,又往糉殼裏放了幾個花生米,之後繼續往糉殼裏灌米,還不時地用筷子把米往裏搗,聽奶奶說,這樣做出的糉子好吃有嚼勁。米灌好了,奶奶用一根糉葉包了露出的口,糉葉在糉身上繞幾圈,最後用糉針把糉葉穿過糉身中心紮了起來。就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

我看完後問奶奶:“奶奶,我可以包一個嗎?”“能,能!”奶奶說。我按照剛纔學的方法,草草地包了一個,雖然不怎麼耐看,但總算還是個糉子。奶奶爲了鼓勵我,一個勁地說“不錯,不錯! ”接着我連續包了好幾個,還好,進步挺大的,一個比一個好看。

端午節那天,我吃着自己包的糉子,覺得格外地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