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愛糧節糧進校園徵文

【惜糧】

四年級愛糧節糧進校園徵文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是唐朝詩人李紳寫的憫農,它的意思可能大家都知道,農民伯伯務農很辛苦,每日早出晚歸,所以大家要愛惜糧食,那大家都做到了嗎?

據調查,每年我們浪費在家裏的糧食足夠1500萬人吃一年,每年我們浪費在食堂裏的糧食足夠3000萬人吃一年,每年浪費餐館裏的糧食足夠2億人吃一年。如果我們停止浪費,一年就可以省下約1000億斤的糧食,這足夠養活3。5億人。

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但是大家知道嗎?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正在爲一餐飯而辛苦奔波。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有許多人正在爲一餐而辛苦奔波,還有許多人正因飢餓而在死亡的邊緣掙扎。以前我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玩就隨手扔掉,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以爲這不算什麼。可是當我在電視上看到那些非洲難民因飢餓,瘦骨嶙峋·飢不擇食,最餓死在街頭那慘不忍睹的情景。還有我國的邊遠山區,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們還沒有地方上學。要是一個月能吃一次肉啊,那就是謝天謝地了!

這時我才覺得我們的生活是那麼的幸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大房子住,上學放學都有車接送……想到這,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現在起,我一定要改掉我的壞習慣,節約每一粒糧食,再也不浪費了!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責任!

【惜糧】

金秋時節,是農村最美麗的季節,也是農人們充滿歡樂與滿足的季節。稻田如金燦燦的寬闊畫紙,心靈手巧的農人添上靜立稻草人。這幅金黃的畫作是農人辛苦勞作的結晶,但農人的心裏關注的是飽滿的稻粒。

我的爺爺和奶奶都是地地道道的莊稼人,家裏種了一塊不算太大的農田,“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種稻時節,打水、排田、施肥、撒種,頂着驕陽,亦或淋着細雨,都得一氣呵成。兩位老人樸實勤勞地勞作在農田中,天色昏暗時,爺爺奶奶從不急不躁地扛着鋤頭走回家,勞累了一天,他們沒有埋怨。坐在桌上,喝着米粥,爺爺與我聊起他的“農經”,講起他一生掌握的各式播種的方法,怎麼插秧,怎麼散播,怎麼拋秧,講着講着,他臉上的皺紋彷彿嵌滿了充實與高興。

接下來是幾個月辛勤勞作,不斷的噴灑農藥,拔雜草,爺爺奶奶總是不斷關注着天氣,渴盼着晴天。他們頂着太陽,彎着腰在田間搜尋野稻雜草,深一腳淺一腳地前行,汗珠在他們臉頰上涌流、滑落,。

終於迎來了豐收的這一天,一大早,奶奶嚴肅地說:“今天收割機來了,我家收稻子。”爸爸趕忙收起他的“三星”說:“今天我廠裏忙,估計不能回來了。”爺爺板着臉說那一年忙到頭,那多稻子總要搬回家吧,我這腰腳挑不動了。你必須回來幫幫忙!”

下達了最後命令的爺爺,心中可能還有些憤憤,繼續唸叨起來:“現在你們都不想種田,以前種田還要上繳的時代被你們錯過了;現在一年到頭,自己種自己吃,還不願意。就剩我們兩個老頭老太辛苦種,你們天天大碗吃。有些人還天天浪費。”

天哪,我聽出來了,最後一句是說我呢!我知道是開玩笑,但立刻表態:“我今天一定幫爺爺幹活!”爺爺欣慰地笑了,整個家裏豐收的忙碌氣氛,就洋溢開了。

今年,我家的糧食收成真好,稻穀鋪灑在院場上,散着悠遠的稻香。但是想想爺爺奶奶的一生耕作,一年艱辛,一聲嘆息,我心裏便多了幾分辛酸,以後爺爺奶奶更老了,家裏就沒有人能種田了。這樣的人,這樣的景色,這樣的故事,也許就將在我們的農村消失了吧。

一切都啓迪我們,要珍惜農村,珍惜農田,珍惜農人,更要珍惜糧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