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遊記

無論是否到過桂林,大都知道桂林有條灕江,但是,知道遇龍河的人並不多。

桂林遊記

如果說灕江是衆所傾慕的大家閨秀,那麼遇龍河就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家碧玉。

大家閨秀是矜持的,距離的,所以我們只能在轟鳴作響的機帆船上急促而匆忙地瀏覽灕江。我們像飛跑的時間,不停不歇地向前趕去,那驚鴻一瞥的美麗,還未待細細打量,慢慢欣賞,流逝的歲月,就把一切都無情地拋在了後面。

小家碧玉則是清水芙蓉的鄰家女孩,一顰一笑,盡在眼底。青青的竹排把一柄荷葉浮在水面。河水靜靜地流,荷葉悠悠地漂,心境便成了一朵朵適意舒展的睡蓮,清馨而幽遠。

遇龍河就這樣無拘無束地與我們相伴相隨。

河水清澈平緩,一叢叢墨綠的水草被水流吹拂成風中的楊柳,在河底飄呀飄。游魚像鳥兒一樣飛翔,歡悅灑滿了河流,在每一道漣漪裏銀光閃耀。

河岸成片的油菜花、蘿蔔花,一管管濃重的油彩擠在了田野這塊碩大的畫布上。強烈的油畫效果猛烈撞擊着人們的視線。

遠處,或秀美,或崢嶸的山峯涌浪似的連綿起伏。山腳下,綠樹掩映中村舍點點,炊煙裊裊。田間,農人與黃牛不緊不慢地一步一步丈量着腳下的泥土。恬靜,悠然,安詳。覺得來到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竹排划進一片茂密的鳳尾竹林,驚飛起一隻寶石藍色的翠鳥。藍色的錦緞被風颳到了天空,倏然又隨風飄逝。但它並沒有飛遠,只是害羞地躲到另一枝樹梢裏,在濃密的枝條後面,伸出美麗的.小腦袋,瞪着好奇的黑眼睛悄悄地打量着我們。“見客入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可惜眼下還沒到青梅收穫的季節。

前方碧玉似的水面上,游來一羣雪白的鴨子,極像我們校園綠茵草坪上盛開的白玉蘭。暮春時節,只見一地的燦爛。

旅遊,本來就是城裏人的一場‘遠離都市尋找快樂的大逃難’。我們把自己囚在鋼筋水泥裏,然後又把自己放出去透透風,名曰接觸大自然。一如眼下我們漂流在遇龍河上,給自己放放風一樣。看見天上的飛鳥,田裏的耕牛,以及河裏的鴨子,都會發出喜悅的歡叫,只有在這歡叫的瞬間,才發現自己在鋼筋水泥裏面待得太久了,生疏了大自然中的許多美好東西。但是我們能改變這一切嗎,我們願意改變這一切嗎?最終,我們還是要回到鋼筋水泥中去,盼望着、等待着下一次‘快樂大逃難’的到來。

老鼠爬山,駱駝過江,大小五指山……風光旖旎,秀色可餐。

遇龍村前的河上有座著名的拱形石橋——遇龍橋,據說建於明永樂十年,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是陽朔縣重點文物古蹟。我們的竹排就是從遇龍橋下開始漂流。

從竹排上回頭望去,遇龍橋古木參天,青藤纏繞,風蝕斑駁的痕跡於沉寂中無聲述說着一份久遠的歷史。

遇龍河的美麗風景據說是幾年前一位外國攝影愛好者徒步考察時發現的,拍攝了大量的風光圖片,回去一宣傳,引來了無數的遊人。遇龍河附近的村民們便紛紛自發地出錢購買了大量竹排,並配置了竹椅、遮陽傘、救生衣等,搞起了遇龍河漂流,生意非常紅火。的確也給這一帶的農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遇龍河漂流的終點是月亮山下的大榕樹。

大榕樹高17米,碩大的樹冠覆蓋了周圍約2畝的地面。據說這裏是當年劉三姐與阿牛哥對歌定情的地方。記得看電影《劉三姐》,劉三姐在大榕樹下柔情萬縷,欲說還休,用羞答答的眼神睃着阿牛哥:山中只見藤纏樹,世上哪有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竹子當收你不收,筍子當留你不留,繡球當撿你不撿,空留兩手撿憂愁。那情那景很是讓人怦然心動。

現代的愛情是零點樂隊那種血脈噴漲一遍遍不善甘罷休地吼唱:你到底愛不愛我?這種愛情銀亮閃爍,光芒逼人,總讓我想到鑽戒坊裏那些在射燈照耀下張揚着熱辣辣的眼睛不肯收斂一絲鋒芒的鑽石。

還是喜歡古典含蓄式的愛情。一份底蘊悠長的浪漫,一枚暖玉生煙的翡翠。《劉三姐》的片尾,劉三姐與阿牛哥在大榕樹下點一葉小舟,唱着山歌,向遠處的天邊劃去……。

或許在那水光山色的渺渺處,他們找到真正的世外桃源了吧。

來吧,朋友。當週末來臨,別忘了在桂林陽朔,有小家碧玉的遇龍河在等着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