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孝道作文彙編六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孝道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孝道作文彙編六篇

孝道作文 篇1

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百善孝爲先”,“人之行莫大於孝”這幾句諺語就說明了華夏兒女對孝道的重視。歷代聖賢都在提倡“孝”,這使得我們華夏文明能夠在文化禮儀上保持完整性和規律性,我們也因此受到異國人士的讚譽。然而如今社會上出現了孝悌觀念出現了日下的勢頭,因此重新探討和正確闡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說文解字》對“孝”字的本義作了生動而又準確的解釋:“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詩經》中則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的詠歎。

“孝”是尊敬長輩,侍老奉親,指子女對父母謹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撫養、送終、祭祀等等。因此,“孝”作爲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首先是一種社會道德準則,用於處理家庭中長輩同子女之間關係;然後,隨着中國社會文明的發展而不斷地豐富和賦予新的內容

所謂“君要臣死,臣不死,爲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爲不孝”就是典型的愚忠愚孝思想,在此略舉幾例:比如西漢經學大師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常”中的“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婦綱”等,現今已不適合我們這個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又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經》,恐怕現代社會很少人不去理髮吧,又有很多女士去美容吧;再如“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孟子裏婁章句上》,是至今仍存在“重男輕女”思想的根源,也已不足取,我們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諸如以上孝說,到了今天,無疑均已過時,我們應以批判或毫不吝惜地拋棄。

我們應當有所繼承孔孟儒學提倡的合理孝道,借鑑古代的孝悌思想,用以諧調、親和家庭成員的血親關係,促進家庭的和睦與穩定,進而在社會上形成尊老愛幼、互助友愛的風尚,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讓我們一起來營造一個敬老養老的社會氛圍,讓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優良傳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得到發揚光大!

孝道作文 篇2

今天,我們班舉行了“童心伴隨夕陽紅”小孝道行動。班裏的同學們躍躍欲試,一個個迫不及待、繪聲繪色地與我們分享起各自的小孝道故事

孫琳爲她親愛的奶奶捶背;邱捷蕾幫奶奶洗碗;朱文彬給奶奶和媽媽洗被子;全傲陽和爺爺一起種菜;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孝敬方法:給祖輩端杯茶、拖個地、唱首歌、講個故事……真讓我大開眼界。

這次活動讓我看到了大家對孝道活動的積極性。從大家的介紹中,我聽到了同學們對祖輩的尊敬和孝順。“百善孝爲先”,我感覺大家的孝道是發自內心的,真正發自內心的孝纔是真孝,孝敬長輩,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從小做起。這次活動雖然在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但是我希望它所體現出來的精神能夠繼續發揚下去。

孝道作文 篇3

有這樣一個學生,在她生日前一天,她爸爸說要給她買一個蛋糕慶祝。但後來,爸爸因爲工作繁忙,一時忘了買,那個女生就絕食一天表示反對。她爸爸沒辦法,開車又到鎮裏,買了一個蛋糕給女兒。關於夏天的荷花的作文

由此,我覺得這個女生實在是太不孝順了,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她養大,而到頭來,卻因爲沒買蛋糕這麼點小事而進行絕食反抗。她爸爸應該對她進行教育,不應該一味地順從她。這樣只會讓她更加囂張,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變差。還會形成唯我獨尊、任性自私、驕橫無禮、以自我爲中心的不良品質。長大後工作怕苦怕累,不去鑽研;勞動時拈輕怕重,偷工減料。總之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試想,這些養尊處優的孩子長大後能建設祖國服務社會嗎?他們能養活自己算不錯了。

現在的我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都是養尊處優,是家裏的小公主、小皇帝。祖輩們大有"俯首甘爲孺子牛"的犧牲精神。事事包辦、時時呵護,使"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日益穩固。祖輩對孫兒施愛有加,往往心太軟,導致教育孩子方面寬而不足,嚴而有餘,甚至當父子之間有衝突時,往往不自覺地、不分原則地偏袒孫輩。

這個"孝"字是會意字,是一個"老"跟一個"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體叫做「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象一個兒子揹着一個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着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對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於是對社會教出一個好孩子,也是對社會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揹着父母,也就是說念念把奉養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想着父母,如何讓父母更快樂,生活更圓滿。所以古代的孝子確確實實都能夠時時刻刻念着父母。

我們安吉孝豐,相傳歷代多孝子,故得"孝豐"之名。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兒天賜金"、"孟宗哭竹冬出筍"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均出於此。安吉還有座孝子橋。此外,孝豐鎮中心小學年年都會評孝子,可見學校等教育部門對孝的重視。全國在20xx年還舉辦了"孝親敬老之星"評選活動。由此可見孝的重要性。

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最強音,社會科技在不斷髮展,和諧社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構建。爲了推進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國家頒佈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將孝敬父母和尊敬長輩作爲家庭美德建設的最主要內容,今年初,中宣部、教育部又印發《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施綱要》要求中小學生積極開展"以中華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爲重點"的宣傳教育活動。

古人得出結論:"百善孝爲先"。那麼,今天你"孝"了嗎?

孝道作文 篇4

人生短短几十載,能和生我們、養我們、疼我們、愛我們的父母一起度過的時光又有多少?

陳毅孝敬父母,幫母親洗尿褲。“百善孝爲先”一個人能夠很好地孝敬長輩,那麼他肯定是一個優秀的人。

其實,孝敬不一定要物質上的表現,一個簡單的關心,一句直白的問候,幫媽媽做做家務,陪母親聊聊天,都是在向母親孝敬。

我們的父母爲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爲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因爲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現在要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解渴;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原來就這麼簡單。

人們通常說,家庭是人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課堂,而父母便是這個課堂中從始至終的老師。我們是在這個課堂上咿呀學語,用稚嫩的聲音喊出第一聲“媽媽”,搖搖晃晃地邁出人生的第一步。

或許,你的父母不能給予你金錢、地位、以及名譽,但是父母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育成人。

所以,父母對兒女的恩情,是天下最深厚、最久遠、最牢固、最無私的。朋友們,珍惜這僅有的時光,來孝敬父母吧!

孝道作文 篇5

"人們雙膝跪地,只崇拜天堂和他們的母親."北京大學前校長周啓楓在她母親90歲生日時爲她下跪。那時,社會開始談論小事。

孝自古以來就在中國人心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儒家說“孝是一切美德中的第一位”。古人說他們會在父母死後回到家鄉。戴孝活了一到三年。關於孝道的流行故事從未停止過:虞舜的孝道感動了天堂,閔子塞穿着單衣爲他的親戚服務,隋魯茲爲他的親戚服務,甚至孝感市的名字也是從孝子的數量中派生出來的。北京大學校長在母親面前淚流滿面,跪了十分鐘。他感到不知所措,以至於其他人都哭了。不管他是否經常回家,他的長跪表達了他對母親的愛。看着錄像機裏母親苦澀的情感,一個人應該得到表揚而不是諷刺。

有了周啓楓的快嘴做法,很多人似乎理所當然的站出來質疑他的動機。有些人說爲什麼有些人在看望他們的母親時拍照。有些人問爲什麼有些人會錄製視頻。更重要的是,當他們在視頻中看到一個村民拿着一個著名的袋子時,他們馬上就猜到了這個村民的“身份”。疑惑、譴責甚至辱罵在互聯網上一個接一個地蔓延。這是我對這些網民的看法。同樣,鄭是的“孝子”,吳秀波是“男神”,但他周啓楓卻是一個“僞君子”,並斥責他。難道不應該宣傳和研究的也是孝道嗎?不管是誰,至少他爲母親跪了十分鐘,那些罵他的'人中有多少人給他母親洗了幾次腳?一個人做事情會有很多好處。不可否認,這次對母親的拜訪再次讓周啓楓出名了。然而,如果他能做我們沒有做過的事,他應該成爲整個社會的榜樣。孝道不應該在人與人之間分配,每個人都有責任。

也許很多人認爲平時很難孝順父母,太忙而不能回家,但事情並不像在家那麼難。我記得哈羅德,《一個人的朝聖》的老人,他爲朋友旅行了87天,毫無準備地穿越了整個英國半島。這種源於內心的行爲,沒有任何女性化和做作,往往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從現在開始,盡你最大的努力去實現孝道,去思考,去做,這樣孝道才能滲透到社會中!

孝道作文 篇6

每每回到家,年長的父母總是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彷彿年少的子女在外邊受了極大的勞累,這會子回到家定是叫着受苦的孩子好好歇息纔是,又是如同供佛一般的供着四處奔走,可奔走勞碌一生的他們又有誰人來伺候半分呢?

從學校回到家,本也不算勞碌,只是沿途的奔波再加上餓得慌,回到家就彷彿理所當然的該叫父母伺候着,飯菜等着上桌,自己則是窩在一旁清閒的玩着手機,看着種種的電子產品,再享受着他們所給的豐盛。雞鴨魚肉、最喜的菜餚必是好好擺上,忙出忙進的爲這遠歸的少爺公主踐行。可真的就這般勞累了,還是如何,在學校的日子本是清閒得不能再清閒,也不做過多的苦力勞神,錢財說起來還是從奔波的父母手中接過的,還是他們供養着,回到家卻還是他們如同供神一般供着,這期間到底勞累了誰,天下父母心要索取到怎樣呢?

二十來歲出門在外什麼都還是用錢買,這錢還是父母所給,就算自己閒來打工掙得幾分,那也是用來補貼自己至於家中只有要的份纔算天經地義。未有柴米油鹽的勞煩,或者頂多也是偶爾自己開開小竈那叫消遣。晚上不睡白天不醒,歸到家中依舊如此,年輕的一代,在爲90後的一代,同爲此的一代,我所反思的不願,卻深陷其中。

歸到家中,父母總是早起的,在我們還認爲天黑的晚上,便起開身一天的忙碌,將早飯弄好端到手上,或許這時的你我還未起來,那就免了吧!待到中午幾分,還好洗涮不是他們伺候着,還算有點行動能力。飯也不必操心了,直接起來吃吧,他們忙前忙後是還得趕回來將這家中的‘佛祖’給養着。至於自己奔波了一時未歇息,也不會有人來問津,還得捱上睡得剛起‘佛祖’的不滿,這清閒的佛真不容易呀,什麼都是應該的!

家中的家務自是不關我的事,那是他們的,關我這回來的孩子什麼事呢,那是大人的,是父母的,是他們應處理的理所當然。個人的最爲尋常的衣物也自是不必自己動手了,有媽在,那是她該做的。在家也無事可做的,日子總是清閒得慌回來本就是享受歇息的,找些消遣,或出去遊蕩或玩着用他們錢買來的電子產品度着光陰,只消顧着自己玩樂便是,這樣的理所當然。偶爾做下家務那該是叫人倍感欣慰了,四處鄰里的說說這孩子懂事了,也知道幫我下忙,也換來自己的心滿意足。

可我總是疑惑的,哪有那麼多的理所當然呢!這都二十歲出頭了,還是當初那個無動手能力的小毛孩要人照顧麼,當你是小孩子他們每天照顧着那叫義務都來得自然;可當你都成年及就還這般供養着,若是在外勞作辛苦供養他們就不提了,至少養活自己在經歷外邊繁雜的世界和和各種勞累的艱辛回來歇息,那也好說。只是這在外的錢財都是他們供給着,自己也未有掙來半分,瀟灑的享用的高科技也是他們的艱辛,那麼該叫自己在哪個角色上立足,才換來自己的心安理得呢,哪裏消受的起呢!若是年長成家,歸到父母身邊,那也該是幫着忙,打掃一下的常回家看看,也叫人滿足了。

也許是我的秉性如此,還是家中自帶的影響,總還是不自覺親近他們上一輩的生活,那種自然生長繁衍生息的樣子,早睡早起,然後基本的勞作,這才叫做簡單,而不是渾渾噩噩,半夜不睡早上不起,只是玩些虛擬的電子,不做思考一天天過着叫人供養着。家裏總是睡得早,因爲電視壞了的緣故更是早早的歇下,慢慢幻化成夜貓子的我,也習慣性的捱些時候再睡,多少還算規律。每每聽到好友感嘆在家總是半夜至少是越過凌晨再睡,對比一下還是笑了,我這連同着他們上一輩的習性和思考算不算跟不上時代,與年輕人的日夜脫節呢!

回到家,還是爸媽伺候着飯菜居多,一時懶過去了,依舊是衣來伸手還百叫不應的玩自己去了,等飯菜都涼了還得等他們從新熱着卻總是不認這樣,心裏欠欠糊。我所理所當然的,便是回到家飯菜便是該這回來的年輕人所做,一生勞累的父母也該停歇下子,尚還享用着他們的奔波的錢財,都成年的孩子回來不是就該理所當然的用自己的勞動清減他們的艱辛麼,在家一日便是行一日的孝行纔是。那還就回來便成佛,叫人伺候着呢?

天下父母心,本就是爲孩子操心着,無私付出着這樣的無可厚非。可是身作90後,再及往後的年代是否叫它變形成一種吸血鬼似的無情的消耗呢!年少時享有着父母寵愛,在己爲人父母,爲自己的子女勞累還好說多少是循環。

可是作爲年長一輩的父母呢,他們在極小時便擔着生活的辛苦,即便是有父母疼愛,也是幫着勞作,幾十歲時也就匆忙謀生,哪還有都二十來歲還混混噩噩的在家如同沒生活能力的孩子叫人供着,成家便是爲尚小的孩子忙碌,奔波;等到這孩子長大了,讀書讀到大學、研究生,還是得供奉着,回到家也是什麼都不該做的,衣食養着便是。再到出門在外奔波,終於可以養活自己了,不必再將大量的錢財供着,也就出門了,難得回一次家,回來還是得爲其操勞,這多少也叫人欣喜了,如果你還記得回家。再到一兩年成家搬出去了,便徹底的走了,還是得自己照看自己,病死。這樣勞作一生的他們,誰人去給清閒,福氣呢?

窩在被窩中不願起來的90後,哪有那麼多的理所當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