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生態文明作文四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態文明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生態文明作文四篇

生態文明作文 篇1

一片落葉,落入我的掌心,可我卻發現,它上面盡是灰塵;一隻小鳥,飛進我的窗戶,可我卻發現,它眼裏充滿迷茫。偉大詩人喬治·鉑金·斯莫里斯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樵夫,別砍那棵樹。”時刻在我心頭縈繞。

伴隨着新世紀的腳步,我們的生活日益方便。可是,人類生態文明的意識越來越弱。看,河流裏,曾經清澈的河水,現在變得髒乎乎的,一大堆垃圾浮在河面上,散發出陣陣的臭氣,嚴重影響了地球的生態環境。當我們看到一座座高樓大廈時,是否想過,在還沒建築的時候,這裏或許是一片茂密的樹林,種植糧食的土地……黃河,曾經是多麼令炎黃子孫驕傲啊!可是現在,由於黃土高坡上的砍伐,導致水土流失,變成了至今的“一碗黃河水半碗沙”的局面。還有那曾經奔流不息的長江……。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其實地球已經給人類多次的警告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8年的洪災,20xx年的汶川地震,20xx年的玉樹地震,誰又能保證,在以後的生活裏,沒有災害呢?那誰又能保證,我們的子子孫孫就一定能過上幸福平安的日子呢?大自然生態環境日益變差,人類面臨着種種災難,生態需要人類文明的警鐘敲響了。可人類似乎沒有覺醒,大自然生態環境始終沒有得到改變。

平時生活,我們或許沒有注意到,每天我們都用電,用水等自然資源,不正是在毀着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嗎?或許我們更沒注意到,人類每天都接觸的電腦,它的耗電量等,無不在影響着生態環境。或許我們每天去廁所、洗澡、洗衣服等,更沒有注意到大自然生態的劣勢。大公路上,多少輛汽車在行駛,它們排出的廢氣,正危害着多少人類的呼吸與生命,更危害着大自然的生態環境。

當那可愛的熊貓逝去的時候,多少人爲此嘆息,爲此感到傷心。但是,人們或許沒有想到,地球上的大自然生態正給國寶,動物們帶來了多少危害啊!

“生態文明從我做起”!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日益方便,美好,但是,我們也要增強生態文明的意識,讓曾經清澈見底的河水重現,爲祖國,爲世界增添光彩。還有那曾經奔流不息的長江、黃河,我們不能去亂砍伐樹木,該保護綠化,愛護我們那引以爲榮的母親河……山不孤獨水孤獨,所以水繞着山;夢不孤獨心孤獨,所以夢把心牽住;樹不孤獨鳥孤獨,所以鳥在樹上住;我們不能讓大自然孤“獨”,因爲我們人類所要的一切,都源於大自然。“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誰都不想這樣吧!由於人類沒有好好地保護生態環境,使得大自然上的許多東西也不能讓人類隨心所欲了。地震,洪災,旱災,火山爆發等等的災難,又有多少人才真正知道這是大自然的懲罰呢?所以我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生態環境與資源。同時讓國寶——熊貓,能夠在大自然中,快樂地生活,在天底下與大自然、人類共存。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人人都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離開了水,我們將無法生活。喝一口水,我們倍感舒服;浪費一滴水,卻會給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塗上不少的污點”……因此,爲了“不要讓眼淚成爲地球的最後一滴水”,我們應該學會合理使用水資源,該用水的時候不能浪費,洗手了的水我們也能用盆子給裝着,用來澆花,沖廁所不也行嗎?“節省一度電,是對地球最好的感恩”。當我們看到那些“新鮮滾熱辣”的新聞時,當我們看到那些引人注目的電視劇時,當我們看着21世紀的計算機時,也許沒人能想到這些好看好玩的背後,消耗了大自然多少的電量啊!在沉迷計算機,電視機的同時,我們不能長時間地玩、看,要適當使用,合理安排時間,這樣對人體的身心有一定的幫助,也能節省電量。汽車現在是人類交通的主要工具了,儘管方便,快捷,舒適,但是排出的廢氣,嚴重影響着人類的生活,大自然的生態環境。

如果不是很遠的地方,我們可以走路,當作是一種運動方式。稍微遠一點的地方,我們可以跑步,騎自行車,鍛鍊自己的身體與能力,也不會污染大自然的一切。

“生態文明從我做起”!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細節抓起。不浪費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倡導綠色低碳生活,爲人類永續生存與發展盡綿薄之力,使樹葉花兒沒有灰塵,使小鳥眼裏充滿生的希望,使大自然沒有污點,使河水清澈見底!讓我們行動起來,讓地球擁有秀美的山川,如畫的江山!

生態文明作文 篇2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這首民歌唱出了三晉大地的富饒美麗。珍愛自然,保護生態,建設美麗家園,將使我們山西更有活力、更有魅力、更有發展前景。

近年來,全社會對於環境的變化越來越關注,同時我們也更加關注生態文明。我們希望生活在一片蔚藍的天空下,希望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好。我市還先後榮獲了“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多張“綠”色名片。這充分表現出市政府對城市綠化工作的重視,體現出羣衆對生態環境和美好家園的不懈追求。

在我的家鄉長治,現在更加註重環境軟實力的建設,不斷開展有關環境開發與保護的項目。以親民,親水,親自然爲主題,建設生態綠色環境。還利用灌木、喬木、花卉等植物裝點各路沿線的綠化帶,形成一路一景、步移景異、時時有花、季季有彩的城市綠地景觀,讓城市變得更加靚麗多彩。

這些年,大家發現城市裏的公園多起來,大家休閒觀光有了更多的去處。到現在,我們這裏有了溼地公園、老頂山、漳澤水庫等林園;有太行公園、八一廣場、人民公園等遊園;還有園林學位、園林道路,園林小區更是數不勝數。在我家復興小區,出門就是花花綠綠一片,春華秋實,四季不斷,我們宛如生活在一個大花園中。

生態文明的綠色理念正在逐步中深入人心:上下班以步代車,每張紙雙面打印,購物自帶環保袋少用塑料袋……這是城市上班族的綠色生活。做飯用沼氣,洗澡用太陽能,愛護山林古樹不亂砍濫……這是鄉間興起的綠色風尚。無公害、有機食品走上市場,節能家電暢銷,綠色消費蔚然成風。

美麗山西,美麗中國,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照亮了我們的未來我們應該從小做起,懂得綠色的價值,越來越把護綠添綠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呼籲:生態文明,綠色發展,讓我們一起爲了祖國更加美麗富饒努力奮鬥吧!

生態文明作文 篇3

生態文明又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說它們有聯繫,是因爲生態文明既包含物質文明的內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內容:生態文明並不是要求人們消極地對待自然,在自然面前無所作爲,而是在把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地能動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爲人類服務,在這一點上,它是與物質文明一致的。

而生態文明所要求的人類要尊重和愛護自然,將人類的'生活建設得更加美好;人類要自覺、自律,樹立生態觀念,約束自己的行動,在這一點上,它又是與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寧說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說它們有區別,則是指生態文明的內容無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說,生態文明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人類對於文明的認識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文明是相對於野蠻而言的。從社會形態的角度看,迄今爲止人類已經經歷了奴隸文明、封建文明、資本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從生產方式的角度看,人類又經歷了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等等。但從生產方式角度看的以往的文明,其着眼點主要是物質,是物質生產能力的提高,人類物質生活的改善。這當然沒有什麼不對。

因爲在生產力水平很低或比較低的情況下,人類對物質生活的追求總是佔第一位的,所謂“物質中心 的觀念也是很自然的。然而,隨着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工業文明造成的環境污染,資源破壞,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問題的產生和發展,人類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物質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視精神生活;發展生產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壞生態;人類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須保護生態平衡。

讓我們共同努力,承擔起歷史賦予的社會責任,爲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爲創造美好未來做出積極的貢獻,讓安康的明天更加美好。

生態文明作文 篇4

“美麗中國”詩意浪漫 小時候,我們會用美麗形容媽媽,因爲媽媽永遠是孩子眼中最美麗的人,照顧、愛護我們;長大了,我們會用美麗形容那些可敬的人們,最美司機、最美鄉村教師、最美鄉村醫生是他們用愛築起一座座橋樑,無條件的幫助別人,默默付出;十八大,用美麗來描繪我們的祖國,“美麗中國”——詩情畫意般的描繪祖國大好河山,有蒼茫的草原,雄偉的山巒,碧綠的草地,清澈的河水然而,在經濟快速發展,城市高樓聳立,人們追逐物質生活的時候,大自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不停的向大自然索取,生態問題日益凸顯。

一、空氣質量下降

在城市生活的我們,已經能明顯感受到一些空氣質量下降,尤其是霧霾天氣明顯增多,範圍越來越大。前幾年是珠三角,這幾年擴展到長三角、京津冀,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空氣質量下降的趨勢越明顯。隨着汽車數量的猛增,空氣污染更爲嚴重。(優秀作文 )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極爲不利,有統計稱,北京近來年,肺癌率提高了50%多。不難看出,空氣與我們息息相關,空氣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人們的身體。“美麗中國”不僅山清水秀,更該空氣清新,鳥語花香。

二、深林覆蓋率低

我國生態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從整體看,中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目前,全國森林覆蓋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積超過國土面積的1/5,水土流失面積超過國土面積的1/3,森林資源和生態總量都嚴重不足,與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相差很 大,我們應該加大森林覆蓋率,更好的建設“美麗中國”。

三、各種新污染增加

雖然對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等傳統環境問題的治理,在原有基礎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新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形式層出不窮,影響範圍不斷擴大。近30年來,有關方面一直在努力完善環境管理體制及其相關的法制體系,不斷完善環境教育體系,不斷提升環境質量要求。人們普遍關注的城市環境質量,總體上保持穩定並逐步改善,農村環境、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海洋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災害、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日益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 生態文明是中國轉型發展大勢所趨,也是人民過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因此,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目標,提出“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的願景,引起了強烈而廣泛的共鳴,抒寫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必將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