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良心作文彙編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良心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良心作文彙編6篇

良心作文 篇1

感謝科夫爲我提供了這麼個交流的機會,在《PK良心》一文裏我再次領略了科夫的坦誠和率真,也使我發現了自己原來是如此的千瘡百孔,甚至具有邪教徒的詛咒和非法綁架的挾持嫌疑。

這不足以使我慼慼然。我相信科夫也只是和我就相關的個例進行探討,並無任何詆譭之意。但我仍然感到遺憾。我們相約就“正義、良知”進行磋商,不知科夫是有心還是無意,競做成了《PK良心》?無端地縮小矮化了我們商討的話題,難道我的良知就是科夫眼裏的良心?不過,既然科夫喜歡就良心論事,我也樂意交流。文題有大小,道理卻同一。但我仍然希望能將這主題適當延伸。既是交流,就不妨再坦誠一點,深刻一點,所以,我的這篇就叫《良心還是良知》。

科夫將“良心”理解爲“同情心”,這其實已經過於片面;進而將“同情心”延續爲“樂善好施”,這似乎也有點牽強;而將“同情心”延伸爲一種負擔,這更令我驚訝。這使我懷疑自己的眼光是否出了問題——這就是真實的科夫?答案是肯定的。不是!也許科夫已經進入了我的文字裏,但他卻沒有進入到自己的思想裏;沒有細細檢閱打理自己的靈魂,就將自己的一點表象和盤托出。

人言越貧窮的人越固守着他的道德防線、善良天性。這句話是否過於武斷,我暫不置評。但鄉下人說話辦事總有一個口頭禪“憑良心說”,這裏的良心就沒有同情心,而是公正和誠信的徽徵——任何人都可以將胸脯擂得山響,然後大言不慚地說句“講良心話”。至於,良心話的誠信幾何,也就另當別論了。

良心其實還是一種商品。它可以估價而賈,要不然就不可能有“出賣良心”一說。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有兄弟兩人,老大貪得無厭,老小憨厚老實。老父深知大兒子的劣性,在臨終前將所有的財產都交給了大兒子,而獨獨只留給小兒子一件破棉襖,囑咐他若有危難,可到當鋪兌現。後小兒子生活窘迫,貧病交加,萬般無奈只得將棉襖送到當鋪。當鋪老闆萬分詫異,仔細端詳,見襖內書有“良心”二字,遂長嘆一聲:“這年頭若非窮途末路,誰願出賣良心?”立刻命人封紋銀十兩……

當然,不同的人對良心的理解和參照也不盡相同,有的更是截然相反。

人們通常責備一個人“沒有良心”,更多的是寄予自己以前對那個人的給與,而今自己危難時刻,需要他假以援手時,他卻無動於衷未能出手相救。

生活中常有那樣的人,守不住公正的立場,在強權面前表現得畏縮,甚至助紂爲虐,顛倒黑白,這種人的“良心”顯然是被狗吃了。

小鬼子侵略中國,對着國人叫嚷“你的良心大大的壞”,他們的良心標準究竟是什麼,在這裏不難看出……

而良知卻是一種基於道德和思想上的認知,是一種自覺的行爲,它不同於良心那樣,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

良知的形成是一種不斷鑄造的過程,是一種道德理念和思想理念的昇華。一旦形成,它就會根植於您的血脈裏,永遠無法改變也不能改變。良心可以針對某個人某件事,而良知卻更象是一種使命,一種責任和義務!有一點科夫說的沒錯,良知是一種讓你無法割捨的負擔!

在道德上,良心是遵從,而良知是維護,是扶持,是倡導,繼續和傳承!

當然,無論是良心還是良知,它們都是和貧富沒有必然的聯繫,也並不是只有富人才可以釋放自己的良心(同情心——按科夫語)。達官顯貴纔可以表現自己的良知——兼善天下。

如果某個人走在街上爲乞丐施捨了一文錢,那就真的只能是良心(同情心)使然,而發現乞丐卻去爲致力於改變乞丐的命運和生活而努力,這纔是良知的召喚。哪怕他當時並沒有施捨出一文錢。

所以說,良知是一種社會行爲的覺悟!

不管如何,沒有人去平白無故地詛咒他人。受到詛咒的只是那些應該接受詛咒的人。這已不是他願不願意的問題。因爲主動權並不掌握在他的手裏,他除了享受自己種下的詛咒外,便只能是好好檢點一下自己。不爲善沒有什麼大驚小怪,也不會有太多的人求全責備,但千萬別種惡行。

最後,再次感謝科夫的真誠交流以及對拙作《鄉村沉淪》的不斷關注,其逐章點評更是點睛之作。但派生出來的“閱讀自由”卻使我頗爲尷尬。私下認爲一個人的閱讀興趣應該來源於內心深處的一種共鳴。這種共鳴哪怕極其微弱,極其纖細。

閱讀的過程應該是種認知和感悟的過程。好的作品能使人的思想和靈魂得到一個很好的提升。而一旦感覺閱讀被挾持(這似乎不是我的初衷),我想,那應該是負擔而無閱讀可言。

或許真的是人的思維決定生活方式。科夫不喜歡負重而行。喜歡沿途吟賞煙霞,把酒言歡。這我能理解,因爲我也向往這種愜意地生活,而且我相信其他的任何人都向往這樣的生活,當環境和條件不允許時,便需要有人爲此不斷付出努力。

“按照自己的認知,聽從內心的召喚”,只不知科夫的內心又是什麼在召喚?科夫顯然沒有明白,也沒有意識到,他正在遵從他自己的道德和他所言的良心的召喚。若不然,科夫又當作何解釋?

良心作文 篇2

一顆跳動的心,讓你青春活力;一顆完整的心,讓你健康;一顆良心讓你學會做人。

良心二字單憑寫起來是非常簡單的,可這二字裏所含的道理不是那麼的簡單了。良心,良心……到現在我始終沒有弄懂良心二字的含義。

一顆心爲何要加上一個“良”字呢?“良”字意味着什麼呢?優秀?善良?一個完整的心?沒有生病的心?思想健康的心?這些問題我直到現在都還沒弄懂。

我對良心二字的理解很簡單。就如是這樣:做事情要處處爲別人着想,做人要對得起大家,不做壞事,樂於助人。曾經有人這樣說過:做事只要對的起自己的良心就夠了。我想每個人做事都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吧!有誰是完人!有誰是完美的人!有誰沒犯過錯!難道每一個人都不能犯錯嗎?我想不是這樣的吧。最終:良心的意義深刻,我們只要做事做到問心無愧就可以了。

我對良心二字的理解只有這些,但我想我一輩子都將不會明白良心那極端深刻的含義吧。

良心?良心?

良心作文 篇3

我左手盛放着良知,右手輕託着天下,雙手合十,世界就是天堂。

——題記

這是一個標籤化的時代,我們被各種各樣的標籤所包裝着,迷惑着,我們似乎都忘記了真實的本真的自我。我們穿着古奇牌的時裝,坐在麥當勞的廳堂,哼着my heart will go on,卻感到莫名心傷。因爲我們只記得華麗的外表,卻忽視了我們的良心,平凡的良心。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用厚厚的外殼將自己僞裝得如此冷漠:見死不救,見利忘義成了最高的價值準則,良知成了這個社會的稀缺品。康德如是道:“唯有頭頂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長久的震撼我的心靈。”良心本該是平凡的普世的,可當良心變得稀有後就說明我們這個社會出了問題,要找回良心成了當務之急。

當18個人淡定地走過一個身受重傷的2歲女童,當處於社會底層的拾荒老婦彎腰拾起了這個社會的道德底線,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良心已經壞掉了,我們忘卻了仁義禮智信,忘卻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只留下良心在黑暗的角落裏暗自哭泣。是的,良心是平凡的,它既沒有金錢地位那麼光鮮,也沒有寶馬香車那樣具有誘惑性。是的,良心於我們,就如水一樣,平淡無奇,卻是生命中最不可缺少的東西。

黑格爾說:“如果一個民族只看眼前和腳下,這個民族就沒有未來。”我們嘲笑哲學家仰望星空,掉進了眼前的坑裏,而我們雖然沒有掉進眼前的坑裏,卻丟掉了我們的良心。良心是平凡的,它不需要你如辛棄疾一樣“衆裏尋她千百度”,只要你願意,一朵花,一葉草,一縷光,一纖塵都可以喚醒你的良心,就如艾米莉·狄金斯所言:

如果我能使一顆心免於破碎

我就沒有白活一場

假如我能消除一個人的痛苦

或者平息一個人的悲傷

或者幫助一隻昏迷的知更鳥重新回到巢中

我就不虛此生。

良心作文 篇4

時下,網絡、電視、報紙上關於本是助人爲樂卻反被誣爲肇事者的新聞數見不鮮,引起社會諸多媒體對摔倒(或被撞倒)者“扶不扶”問題的熱議,甚至被編成同名小品在春晚演出。

關於這類問題產生的原因,在我看來有兩個方面。其一是當事人自身思想道德素質不高,在自已遭遇不幸與橫禍時,面對別人伸出的援助之手,他們不僅不懂得如何去感恩去回饋,反而變本加厲去敲詐,去誣陷。爲了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顛倒黑白,蠻橫無禮。這樣的人,是把別人的善良、真誠、友善當成欺詐的理由,正如小品中的好心人,因爲“碰瓷”者的無恥,屢屢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而反觀部分敲詐者,他們的生活真的很拮据,面對突如其來的傷害,(哪怕這傷害完全是出自本人的原因)毫無抵禦風險的能力,對好心人的反誣嫁禍雖然無恥卻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而目前我國的社保、醫療體系還不是很完善,我想假如有人在遇到不幸時,有政府有力的救助做保障,他們還會頂着法律與道德的雙重壓力去訛詐嗎?

說到底,“扶不扶”問題是一個對良心拷問的過程,讓那些真正違背道義的人因爲良心的缺失而成爲衆矢之的,他們也就不會也不敢胡作非爲;政府的救濟求助體系如果能爲那些生活困難的人們提供飢有所食、病有所醫的最低生活保障,那麼又有誰會放棄做人的尊嚴和道德底線去“碰瓷”呢?

只有讓良知和感恩這些傳統美德植根於每個人的心中,纔會在社會上形成對是非曲直的準確的評判標準,以正直、公正、平和的正能量去化解爾虞我詐、唯利是圖的社會戾氣,讓諸如“扶不扶”的困惑不再成爲一個尷尬的社會問題。只有大家都去“扶”,才能不僅扶起每個摔倒的人,更重的是才能扶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良心作文 篇5

蔡欣芸與丈夫徐廷生清晨駕車接一位朋友,倒車時不慎撞壞街邊一盞路燈但沒誰看見,送走朋友後他們立即返回事發現場,在尋找路燈管理單位未果的情況下撥打了110。這句話之後的故事是:經巡警指點,夫婦倆先到街道辦事處瞭解到管理單位,再聯繫問明瞭具體負責的公司,然後主動上門賠償,並謝絕了公司因感動於他們的自覺精神提出的折價意見,照4980元的燈價加安裝費全額賠付。

論理,損壞東西,照價賠償,這可謂天經地義,古來如此,中外皆然,是維繫和諧的社會關係的道德底線的內容之一,經典如莫泊桑的《項鍊》中的駱塞爾夫婦——一定要堅守道德底線中這一準則的信念,支撐着他們在十年歲月中含辛茹苦,尤其是本有虛榮之心向往浮華的'“漂亮動人的女子”瑪蒂爾德,因此而“變成了貧苦人家的強健粗硬而且耐苦的婦人”後卻心底坦蕩,在再見到依然年輕美貌的昔日女友時對要不要上去攀談能如此泰然:爲什麼不?

可以說,蔡欣芸夫婦的所爲,性質上就是駱塞爾夫婦那種,而代價上則遠遠未及,尚算不得高尚,只是做了該做的事。因此,若拿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的邏輯看,傳媒對此大張旗鼓地報道實是浪費版面,有違常識。但事實上,這則報道感動了我,我並相信讀到它的人普遍都會感動——與那家公司情願將賠償打折的原因如出一轍,所以傳媒是成功的。

當常識的強調富有價值的時候,往往就意味着現實太反常以呈。上述事件正是這樣,真正的問題在於襯起人們感動和傳媒成功的背景:眼下,在我們的社會中,肆無忌憚地突破道德底線者太多。不提別的,單看遭遇非典侵襲期間,在傳媒披露出的消息中,趁火打劫地行坑蒙拐騙而大發昧心財的就有多少?僅僅將文章做在口罩上的便難以計數!相較之下,蔡欣芸夫婦豈不傻到家了?大清早,無人看見,損壞的又是公物,與誰也沒直接的利害衝突,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他們卻選擇了主動“投案”,並且費盡周折,還謝絕了折價賠償的好意。

科恩的《自我論》談及“自由與責任”時,在關於道德“自我”的產生問題上,介紹了哲學和心理學對個體道德意識發展水平的如是分段:在最低的“前道德”階段,正確行爲由可能受懲和期待獲獎來保證;在居中的“習慣道德”階段,正確行爲由需要得到關係人贊同和羞於受到關係人指責來保證;在最高的“自律道德”階段,正確行爲由良心和過失感來保證。以此觀之,蔡欣芸夫婦對道德底線的堅守,實質無疑是對良心的堅守——不以外在因素而移。

“雖然賠的錢是大半年工資,還是有點心疼,但要是瞞着不賠,我們倆都會感覺心裏不安。賠付了損失,就能坦坦蕩蕩做人了!”——這是蔡欣芸、一名火車站街道辦事處的普通職工解釋自己行爲動機的樸素語言。談不上是大道理,卻是做人的硬道理。

良心作文 篇6

人人都會有良心,可是那些沒有良心的人,又是怎樣的呢?星期五晚上,我和我的朋友就親眼目睹了沒有良心的人殺死一個幼小的生命的全部過程。

星期五晚上,我和我的朋友正玩兒的愉快,突然聽旁邊的人說滑梯上有隻貓,開始我們沒有注意,可後來發現滑梯上聚集的人越來越多,也去看了個究竟,當我們看到那隻貓時,嚇了一跳,因爲我們發現貓的肚子上有一條痕跡,就問旁邊的人,那人說:“這隻貓被那個拿槍的小男孩用車子壓了,並且那個小男孩還用槍打了它。”啊!我們三個驚叫了起來,那個小男孩看着不賴,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呢?後來我們還得知這個小男孩竟也在實驗西校上學,他這樣做,太不人道了!

太給學校丟臉了!我們爲他這樣的舉動打抱不平。算了,還是看看貓的情況吧!我們看到它側着身躺着,是那麼軟弱無力,眼淚就禁不住的流了下來,它在呼吸,而且是非常急促的呼吸,旁邊有人還餵它吃東西,可它根本就吃不下,它嘴角淌着血,用無助的眼神望着我們,好像要我們救救它,它想要翻身,可剛起來又倒下了,一次次的,都失敗了,但它還是努力要翻身,一次次的倒下,一次次的重新站起,那種一次次對生命的渴望,竟是那麼強烈!“哎!對了,剛纔用槍打貓的那個小孩兒呢?對,就是他乾的好事,找他去!”我們把所有的怒氣都灑在那個小男孩身上,可那孩子還滿不在乎的樣子,揮揮手說:“算了,你們也別看了,它早晚也是個死,還不如一槍打死算了!”他會說出這樣的話,太沒良心了,那隻可憐的小貓正在面對着死神,而他呢,早就溜走了。

周圍死一般的寂靜,靜的似乎只能聽到我們的心跳聲和小貓的呼吸聲,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那隻小貓的呼吸越來越急促,有人說它快不行了,但是我們要親眼看着它死去,親眼目送它走向天堂。就是因爲它是一隻野貓,你們就要這樣對它?太殘忍了!也許這隻小貓還沒有度過一生中最幸福的事,它還年輕,野貓也有青春啊!

終於,那隻小貓的生命伴隨着我們的嘆息流去了,它死前還睜着一隻眼,因爲它死前有好多人都在關注它,目送它死去,就這樣,它已經很滿足了,但它的靈魂將會永遠的記恨在那個小男孩身上。

希望大家不要被人的外表迷惑,就像那個小男孩兒,長的似乎讓人看不出一點瑕疵,但是,就像一隻披着羊皮的狼,往往會迷惑了你,他的良心在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