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以奉獻爲話題的作文

奉獻,是人的一種多麼高尚的精神,是一種多麼高尚的情操……俗話說得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以奉獻爲話題的作文,歡迎閱讀。

有關以奉獻爲話題的作文

1奉獻與索取

我從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生活在父母營造的溫馨家庭裏,一點一滴地接受他們對我的愛,我也漸漸地體會到這種無私的愛其實就是他們對我無私的奉獻。

奉獻是什麼?可能就是給予吧,因爲把愛、財富、知識、貢獻無私地、毫不保留地拿出來奉獻人類、社會、國家,造福於民,用之於民。父母爲孩子奉獻真誠的愛心,社會各界人士向貧困災區捐獻財物也是一種奉獻精神;科學家、發明家、教師和各個行業人士奉獻出他們的知識和力量,英雄們甚至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貢獻了自己的可貴的生命,等等這些都是一種奉獻精神。

是吧,要是人人都奉獻一點愛,世間將變成美好的明天;優美的歌聲便我們陷入了深思。每個人都奉獻出一點愛心,世界都將是多麼的美好。人類實際諒是生活在奉獻與索取之中,然而,要想爲社會、國家、人類作出奉獻就必須向社會索取知識和能量。

其實,我們索取知識的方式有很多,除了在學校學好功課外,還可以到大自然中去探索、發現,書海中去尋求、吸取,人海中去理解、領悟,求知中去摸索、思考,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和能量,才能爲人類作出貢獻。

愛因斯坦、愛迪生等都是科學家、發明家,他們的一生都在科學的領域中奉獻自己的才智,但也同時向科學中探索來獲取知識和能量,直到生命終止。

而我們青少年兒童所要做的也就是去認真地學習、不斷地去探索來獲取更多的知識,同時也爲父母、國家和社會作出更大的奉獻。

2生活需要奉獻

“叮——”隨着一聲輕微的聲響,一朵潔白如雪的花朵隨着輕風徐徐飄落。我停住了前進的腳步,呆呆地望着那多潔白的落花,不禁發出一聲嘆息。不,不應該是嘆息,我心想。

突然,一陣狂風捲襲而來,把地上的沙子吹進了我的眼睛,使我睜不開眼。等到狂風落後,我慢慢地睜開了雙眼,眼前的景象令我驚呆了:樹下遍地都是潔白的花朵,爲樹木鋪了一層花毯。我看見後,不禁覺得惋惜,那畢竟是開得正聲的花朵啊!在無限的惋惜中,我好像隱約聽到了一些細小的聲音:“不必惋惜,我們的存在就是爲樹木而奉獻的!”“對,奉獻自己,這是我們的職責!”“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誰?是誰在說話?是落花嗎?我扭頭望去,頓時看見了一張張無暇而又純潔的笑臉!它們在微笑,它們在微笑着告訴着我些什麼!

好像多陪陪它們,它們奉獻了自己的生命,卻僅僅是爲了給樹根一些養分,多了不起的靈魂啊!但爲了補習,我留戀地看了花兒一眼,便匆匆地走了。在路上,我遇見了一位身穿工作服的道路清潔工。她面戴口罩,手上套着一對粗布手套,正努力的清掃着路上的垃圾;看着她臉上的一道道皺紋,我不禁開始想象起她的生活:成天與垃圾作伴,被人嘲笑低等……,但是,也正是清潔工默默地奉獻,爲我們帶來了乾淨的環境。如果不是她們,我們早已被垃圾所淹沒了。他們不惜自己承受痛苦,還爲他人帶來了健康與快樂。世上最美的是什麼?不是美貌,不是自然環境,而是人們心中那份純潔和想要奉獻的思想。清潔工雖身份卑微但她們卻爲我們帶來了健康;警察不顧生命危險去抓捕罪犯是爲了還公民一個公道;售貨員忙裏忙外地算賬是爲了給人民提供買東西的便利……他們纔是最美的!

我情不自禁地起來那遍地的白花,它們是在綻放中飄落的,他們是在微笑中而奉獻了自己的!他們就是最美的代言者,心中純潔,不夾一絲雜念,只爲着奉獻自己!

讓我們銘記那微笑的落花,那綻放中奉獻了自己的落花

3讓奉獻之樹常青

現代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達,但人們往往主重於物質文明的發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設。我覺得兩種文明的發展都源於無私的奉獻。因此,奉獻在兼顧個人利益的同時已成爲社會進步的動力。

魯迅先生“俯首甘爲孺子牛”;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孔繁森將自己的一生奉獻於阿里。他們以無私的奉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爲社會進步做出巨大的貢獻,爲世人稱頌。其實還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獻,獻出自己的力量,構建社會文明的大廈。

有人認爲奉獻是爲了更多地索取。寓言中豬抱怨的目的也正是爲了獲得人對它的讚揚。恰恰相反,奉獻的本質在於它的無私性。現在有許多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他們從不張揚自己輝煌的功績,不向國家伸手搞特殊。他們這種無私的精神,同樣是奉獻。這種奉獻更深沉,更偉大。

奉獻是積極主動的。個人的奉獻在於主觀願望的偉大體現。豬在生存之時,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積極地勞作奉獻,死後實現同豬一樣的貢獻。因此,它得到人們更多的稱讚,同時也將它喻爲勤勞、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時,它的貢獻已不僅僅是在物質上的奉獻,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獻。

現在大批的作家、文藝工作者、思想家,他們也在奉獻着自己的思維,奉獻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國處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在大力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這正是精神文明爲經濟建設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見,精神力量的奉獻不可忽視。

我們常把老師的奉獻比作“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人間最偉大的奉獻也在於此。教師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無私傳授給學生,一批批的學生成爲國家棟梁而奔赴社會建設的洪流。當老師們放下手中的粉筆,滿頭銀絲時候,感嘆桃李滿天下的時候,他們才真正感觸到奉獻之後的欣慰。

奉獻不是爲了索取,奉獻應是自覺自願的。讓我們新世紀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樂於奉獻的革命洪流中,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讓奉獻這棵常青樹,永遠蔥籠、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