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考試的意義

誠信,以水滴石穿的堅毅滲入人心, 誠信,用春風般的胸懷感召着衆人! 誠信,如此珍貴,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誠信的種子,在我們的心田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誠信考試的意義

  誠信考試的意義

誠信,是社會人際關係的精神紐帶,也是人際關係的最高原則,它不與仁、義、理、智四德並列,而是它們的綜合體現。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業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誠信是道德範疇和制度範疇的統一。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公民的'一項基本道德責任,是爲人處事之本;當代學生必須具備誠實守信的品德,方能在日後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無人監考”其實也算不得新鮮事,類似的“誠信考試”已有不少,比如“無人售報”、“漂流書”以及“無擔保、無還款期限、無利息”的“道德貸款”等等。然而這些“誠信考試”,結局都不大妙,比如報紙拿完了,報款卻只收回寥寥,“漂流書”則是越漂越少,最終擱淺。而那個“三無”的“道德貸款”,同樣是難以爲繼。搬出這些“誠信考試”遭遇尷尬的例子,當然不是斷言徐師大的“無人監考”一定會重蹈覆轍。只是有一個問題:學生誠信非得要用“無人監考”加以考驗嗎?

誠信從學生抓起,猶如築大廈之夯根基。但是所謂抓,並不是脫離了大環境在特殊場景中的刻意而爲。如果爲了培養學生誠信,就在校園中實行無人監考,那麼構建誠信社會,是否到銀行存款取款也“全憑自覺”?其實,學校要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與考試是有人監考還是無人監考並無直接關係。既然我們不會認爲社會上有失信現象是因爲有了警察和法官,那麼難道我們會認爲要培養全社會誠信意識就應取消警察和法官嗎?從某種意義講,加強管理也是一種道德教化,所不同的是它具有“言教”沒有的約束力。從這個角度看,也就不難得出考試究竟該“無人監考”還是“有人監考”的結論了。

不要動不動就搬出懸在半空的“誠信考試”,一旦試出“含金量”不足,則馬上從“空想道德主義”的一個極端滑向“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另一個極端。既不能“左”,又不能“右”,自欺欺人的事不去做,固本榮枝的事做好了,這纔是實事求是的態度,也是世風日上的希望所在。尤須指出的是,誠信從學生抓起,這個“抓”,更意味着從學校和教師抓起。今天有一些學校一些教師,弄虛作假似乎成了常態。在種環境中,學生耳濡的是弄虛,目染的是作假,天長日久,又會向何處潛移默化。倘若沒有後一個“抓起”,那麼縱然把學校弄成“無人管理”,學生的誠信也是難以培養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