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描寫春節的作文1000字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三描寫春節的作文10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描寫春節的作文1000字

高三描寫春節的作文1000字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辭舊迎新的掃除中,憧憬新年的採購時,人人笑意盎然,喜氣洋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褪去染灰的衣服,換上了紅的皮囊。夜幕漸近,朱粉的顏料染了半邊天似的,天公揮起毛筆,一不小心——盛墨的硯臺打翻了般,漆黑的東方依稀有幾點閃爍的星火。

這是一年中極少有的一幕。外頭是炮聲滿天喜慶慶,裏面是隻言片語靜悄悄。似乎在等待着什麼——在等待着迎春的一刻。這時,只有擀麪杖在案板上時不時壓過餃子皮與板面磕碰的聲音與匆忙的腳步聲。紅色的對聯,紅色的窗花,紅色的歡快的面龐——哦,那是財神爺。甚至,連腳下踩着的襪子也是火紅的。父親執筆懸腕,蘸了墨,在撒了金的紅紙上寫下一個濃重的“福”。孩子們抓着細筆,在薄紙上描下一個又一個年的形象。我則坐在一旁,小心地沿着虛線裁開紅色卡紙,形成一個發散的太陽似的形狀。接着,我又雙手彎起兩側的紙條,把它們的頂端聚在一起,用一根毛繩繫住——一個鏤空燈籠的雛形就出現了。再把金色圓環套在燈籠頂,用一根細繩串好,把另一頭串在充作提手的細棍上,輕輕打一個結,就可以做燈懸起來了。我忽而覺得哪裏不對,但又無法言明,一時雲裏霧裏,不知從何理起。這時,父親已放下了筆,他捧起燈籠,左瞧右看一番,轉而離去。回來時,手裏已多了一個燈泡和兩節電池。他的大手靈巧地撥開紙條,把電池盒粘到燈籠中心,放好電池,裝好燈泡,笑着把燈籠遞給我。我欣喜地拎起燈籠,讓旁人觀看——也是羨煞了那些孩子。

天,已全黑。此時,繁星閃耀如滄海之沙,卻被直衝上天的煙花搶了風頭。一聲一聲,一片一片,如花海般的火星在夜空中綻放,七彩般的煙花,吵醒了沉睡的夜空。“來,峽峽,耍一把吧。”二姨的聲音響起,她招呼起人來,在麻將桌四邊坐定。一場沒有硝煙卻不乏歡聲笑語的戰爭開始了。在一聲“胡了”下,傳來了光潔的麻將倒下的聲音,緊接着又是嘩啦嘩啦的洗牌聲。

父親看我滿耳吵鬧,便帶我下樓。臨走,我還不忘提上那盞小燈籠。樓頂上雖然喧鬧明亮,但樓下卻一片漆黑,只有幾盞燈籠散着紅光,嚇斥人們回屋休憩。我心裏一橫,右手握緊小燈籠把,左手旋進父親的大手裏,驅散初時的恐懼。小燈籠散發着橘黃的光芒,溫暖悉心地照亮我前行的路。

走了數步,終是到了小區門口。一大羣人站在臺階上,擡起頭不知在看什麼。我快步向前,仰望之中是五彩斑斕的寶石般的天空。墨色是你的畫幕,不斷的煙花是你的色彩,尖叫着衝上雲霄,在天頂綻開一抹豔麗輝煌的光芒,恍如白晝。耳邊是細密的花炮聲,然而天上煙火壯觀至此,手中的小燈籠卻也不失分毫光輝。誰說螢火之光不可與日月同輝?看向手中光芒微弱的小燈籠,又望着父親的面龐,我心中十分溫暖。天上的煙花縱然壯觀,但又如何比得上身邊的一切?我們可以仰望星空,但請不要放棄手中一盞承載汗水的`小燈籠。

再回頭,便是桌上熱氣騰騰的幾盤餃子。光潔的磁盤中靜靜躺着一個個白白胖胖的餃子,餃子皮微微透明,泛着肉紅色或青綠色。一碟菜,一盤面精;一盞燈,一個福字。口、耳、鼻、眼乃至於心,都是新的體驗,新的年味。窗外鞭炮聲響,眼前笑意融融。轉頭又看了看春晚中的山珍海味,不禁咂咂嘴,但也只是如此。筷子下,夾起一隻餃子。不知在哪裏,會感到牙齒一痛,隨即欣喜:不知何處,一個普通的餃子裏會藏有一枚硬幣。我的心中一片暖意。

一旁,靜靜躺着一盞小燈籠。

過年了。

高三描寫春節的作文1000字2

算起來,我已經有4年沒有回家鄉過年了。每到春節期間,我就會十分懷念家鄉過年時發生的那些事兒。和城裏枯燥無味的春節比起來,家鄉的年味兒更濃,春節顯得更傳統、溫馨、讓人嚮往。我的家鄉坐落在五臺山腳下。記憶中,家鄉的人們大致分爲兩類:一類是莊稼人——每天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整日和黃土坷垃打交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類是打工者——在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裏搞建築,開春出去,冬天回家,每日與龍門架、攪拌機、塔吊、水泥、沙子、磚頭爲伴。

在這種情況下,年在家鄉人眼裏就變得十分重要了。在家鄉人的眼裏,過年不僅意味着辭舊迎新,更重要的是,忙碌了一年的人們終於可以休息幾天,回家和親人們團聚,享受美好的親情、愛情、友情了。這個時候往日寧靜而忙碌的村莊就變得熱鬧溫馨起來。從臘月開始,家鄉就開始有了年的氣息。記得,趕年集是一件讓孩子們十分高興的事情。家鄉有句話叫做“趕年集,買新衣,吃的玩的樣樣齊”。趕集的當天,孩子們早早的就起牀,跟隨父母來到集上,吵着嚷着要買自己喜歡的糖果和新衣服;大人則爲了砍價而忙於和小販“脣槍舌戰”,買新衣服,買莊稼人平日裏很少能吃到的雞鴨魚肉。趕年集還要買年畫,年畫各種各樣,寄託了鄉親們不同的願望。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鄉親們“辭竈”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就真正過年了。這一天,鄉親們會準備一種老家的特產——“稀”,據說這種東西是以小米爲原料經過發酵固化而成的,吃到嘴裏粘粘的,甜甜的。到了晚上月亮升起的時候,鄉親們便在盤子裏擺好了“稀”,放在竈臺上,然後就開始放鞭炮。小的時候我問過母親,爲什麼要在竈臺上擺放“稀”,母親說,“稀”是給竈王爺吃的,因爲這一天晚上,竈王爺要上天給玉皇大帝彙報各家一年來的情況,爲了防止它上天亂說,就讓它吃上“稀”,把它的嘴粘住,說不了壞話。或者讓竈王爺吃上“稀”,心裏甜絲絲、美滋滋的,就光向玉皇大帝彙報好事,等到大年初一一早再把他給接回來。這樣求得一家人人丁興旺、五穀豐登。

過完了小年,鄉親們便開始忙着做麪食了。蒸饅頭、蒸包子、栆饃和粘饃。莊稼人平日裏忙於種地和收割,沒有時間和心思講究吃喝。但是過年就不一樣了,有了閒工夫,把平時顧不上吃的花樣麪食都吃個遍。包子有韭菜雞蛋的,也有豬肉大蔥的;栆饃就是把栆嵌在面裏,做成各種花樣;粘饃就是把黃米麪夾在白麪裏,蒸熟了光看那黃白相間的顏色,就已經垂涎三尺了。年三十的時候,家家戶戶就開始貼對聯了。我小的時候,很少有人家買對聯。各家的對聯都是村裏的文化人負責寫的。相親們只要自己買好紅紙,根據自己房子的多少和高低裁好了紙,寫上各家的名字,送到“文化人”家,“文化人”就會免費爲各家各戶寫好對聯。貼對聯,象徵着吉祥、表達着鄉親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說的就是春節貼對聯的習俗。

年三十兒的下午,家裏的男人們就開始張羅壘旺火了。在家鄉,家家戶戶不分貧富,過年的時候都要壘至少一個旺火。“旺火”,顧名思義,象徵一年的日子旺、財運旺,對於農村人更重要的是——人丁興旺。壘旺火最主要的東西就是煤塊,輔之以磚頭、玉米棒子和秸稈。先將磚頭平放,擺成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在磚頭的中間放入柴火做引燃的材料,這樣在柴火的周圍把煤一塊一塊壘成圓錐狀直至上面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