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華人好家風主題徵文

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下面是小編收集了華人好家風徵文,歡迎閱讀。

2017年華人好家風主題徵文

第一篇:華人好家風

陳剛——南昌公交出租汽車有限責任公司青年文明號陳剛班組組長。他帶領的青年文明號班組始終秉承“以人爲本,以質取勝,乘客至上,服務第一”的理念,爲乘客提供細緻、周到的服務。積極帶領該司的青年成員開展愛心公益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團隊已成爲我市出租車行業的一顆“綠色之星”。同時陳剛同志還是南昌市雷鋒車隊骨幹成員,他始終堅持助人爲樂,揚善向上的品質,服務於大衆,弘揚雷鋒精神。

陳剛的父親生於50年代,高中時成績十分優異,被錄取爲國防生。因爲是家中獨苗,再加上那個全民皆兵的特殊年代,爺爺奶奶捨不得父親去讀國防大學,所以他便無奈放棄了自己當一名軍人,保衛國家的理想。陳剛說:“我的家庭也比較特殊,解放前從湖南逃難至江西峽江縣的,雖然算不上土生土長的峽江縣曾安村人,但因爲父親認真做事、踏實做人的品質,得到了當地村裏許多人的好評。父親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一名普通的會計慢慢成長爲一名村長。自從我懂事開始,我聽到父親最多的話便是:‘做人要以人爲善,忠孝傳承,做事要誠實守信。’父親對我的要求很嚴。家裏也有很多規矩,例如坐有坐相、背要挺直,飯前長輩沒坐下孩子不能先吃,我們做錯了事,父親從不動手打,也不高聲罵,只時擺事實講道理,通過一些小典故教育我們。在我還不懂事時期,常不理解,時而會反駁父親:“爸爸,我的耳朵都長繭了”,或是通過和父親冷戰,表達我的不滿。那時人還小時,不覺得什麼,後來長大了,進入社會,才真正體會到父親日常生活中所教導的“規矩”,是留給我的一筆重要財富。”

陳剛說:“從我記事起,我家裏經常有客人,父母們從來都是笑容滿面地招待客人,把最好的東西拿給客人吃,最後客人走了後才輪到我們這些孩子吃。我們從不敢吭聲,客人們總會表揚我們:“你們家的孩子真懂事啊”! 我記得有一年,我和一羣小夥伴去另一位村民田裏偷菜,被父親發現後,他大發雷霆說:小時候就這樣偷雞摸狗,長大還得了。狠狠的揍了我一頓,並帶着我向被偷的叔叔家去賠罪。這次的教訓一直留在我心中。”

陳剛的母親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她每天天沒亮就起牀做家務,爲了貼補家用,還在田裏摘菜去鎮上賣,每次家裏有剩菜剩飯,母親從不倒掉,而是自己吃。但是她對子女卻從不節儉,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他們。有一次陳剛的同學,津津有味的嚼着一顆又一顆大白兔奶糖,而陳剛就站在他不遠處目不轉睛的盯着。母親看到後,把陳剛牽走,接下來的幾日母親似乎比平時更加忙碌,母親把園裏的賣菜的錢省下,買了一包白兔奶糖放在陳剛的枕頭下,母親那慈祥的笑容,至今陳剛還記憶猶新。

雖然陳剛的母親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人,但她的言傳身教卻讓陳剛受用一生。有一次家裏的米沒了,陳剛母親跑去鄰居家借了一升米,第二天還米的時候,還多抓了幾把米堆在米筒上還給鄰居。並教育陳剛不能虧了別人,鄰里之間最重要的是要和諧相處,要講誠信,別人一分好,你要還十分,時時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陳剛說:“感謝父母給我的‘家訓’,如今我也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家風是雨,孩子是苗,我也要澆灌我的小‘苗苗’,營造屬於我們家的良好的家風,永遠的傳承下去。”

第二篇:華人好家風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題記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爲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

小學時,每次去學校之前,奶奶對我叮嚀囑咐:“翼兒,到學校別跟別人打磕絆,要是有人要欺負你,你就回來告訴我,我領着咱們一家上學校找老師去!”奶奶特別怕我和同學發生矛盾,有事沒事就給我上課,從小“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這樣的話已經久聞了。在奶奶的敦敦教誨下,我從來沒有跟老師同學產生過矛盾,好幾次被評爲班裏的三好學生!

現在,教育我的人變成了父母。我以升入初中,但樂於助人、勤奮刻苦的好習慣已經常伴與身。認真想一想,這都和我家的家風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爺爺依舊時不時在解釋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於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爲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第三篇:華人好家風

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傳統美德,每家都有自己的家訓、家風。好的家訓、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更造就了好的家庭、好的人才。

和千千萬萬個家庭一樣,我家也有家風、家訓。總結起來,我認爲就是尊老愛幼、忠厚誠信、勤儉節約、知書達理,這些都是爸爸、媽媽經常教育我的。他們不但這樣教育了我,也是這樣做的。

一次,我們全家到外地旅遊,在車站的時候,我們遇到了一個老爺爺領着小孫子在站臺上徘徊着。媽媽看他們不對勁,便走過去,尋問怎麼回事,那個老爺爺嘆了一口氣,用十分濃重的地方口音說:“錢丟了,俺和娃回不去了!”看樣子,他們應該來自很遠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錢被人偷了。媽媽馬上從包裏拿出錢並把我們買的午飯給了他們,說到:“大爺,您先拿着吧!別推辭,這是我們對您的一點幫助,您買了車票趕緊回家吧,啊!”那老爺爺驚訝極了,沒想到在這種地方還能得到陌生人的幫助,他激動得連聲說謝謝。說完就拉着小孫子高興的去買票了。媽媽的臉上也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還有一次,爸爸帶我一起去外地開會,也是在車站。我們遇到一位叔叔託付我們看管一下他的東西,他去有點事,我們便幫他看管。結果我們要坐的車來了,眼看車就要走了,我着急的說:“要不就把他的東西放那,也沒人拿。”爸爸嚴肅的說:“這怎麼行,答應別人的事,怎麼能失信呢?寧可我們坐下趟車也要等他回來。”說着,走到售票窗口,把票退了。過了半天,那位叔叔氣喘吁吁跑過來,不好意思的說:“不好意思了,讓你們久等了這麼半天,你們要去哪?坐我車一起走啊。”就這樣,我們不但沒誤點,反而更快地到達了目的地了。

好的家風、家訓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正能量,讓我們把美好的家風、家訓發揚光大,永遠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