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友善之花建和諧校園徵文

友善,是每個人應該有的品質,“友善待人”並非是一種至高無上的高尚,而應成爲生活常態,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小編收集了育友善之花建和諧校園徵文,歡迎閱讀。
 

育友善之花建和諧校園徵文

第一篇:育友善之花建和諧校園

《道德經》中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善也,心善淵,與善仁。”何可謂善?以仁待人可謂“善”。孔夫子以“仁”行天下,儒士風度,不激不厲,他所創立的儒家向後人傳訴着“以仁待人”之千古佳話。以仁待人可曰:“以友善之心善待他人”。一個人的友善之心看似爲大千世界裏的渺渺一粟,雖渺小,但有巨大的力量,一隻小小的蠟燭,它的光照得多麼遠啊,一件友善之事也正像一隻小蠟燭一樣在這表面冷漠的世界裏能發出廣大的光輝。世界需要友善,和諧校園需要友善的氛圍。校園是個“傳道受業解惑”之地,傳友善待人之道,育友善之花,讓社會乃至世界因這一朵朵友善之花而愈益和諧,如托爾斯泰所說:“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

友善,是每個人應該有的品質,“友善待人”並非是一種至高無上的高尚,而應成爲生活常態,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白芳禮的故事衆人皆曉,他用蹬三輪車,一分一毫掙來的血汗錢供養貧困子弟的學費,他的溫情捐贈雖然數目不大,但他的善心正是當今這個物慾充斥的“華麗”世界所真正缺失的。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白芳禮老人演繹了“窮”亦兼濟天下之大善,達則兼濟天下,需要的只是舉手之勞,而“窮亦兼濟天下”需要付出更多的艱辛。此大善是一個表面平凡但內心偉大的人對社會的友善。這個蒼老而又麻木的世界,需要更多這樣的友善來感化如海岸上的礁石一般冷冰冰的心靈。

友善是公民的道德規範,更是成長中的花朵—青少年必須具備的品質,友善,是一個人更好地融入集體的前提。校園這個五彩斑斕的大花園需要友善這汩甘泉的灌溉,纔會愈益鮮彩芬芳,纔會愈益和諧。2011年,一個校園裏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他叫毛曉宇,一個不算高大業不算強壯的男孩,他叫易江龍,一位因腦癱而雙腿肌肉萎縮的男孩。他們無親無故,只因同學情誼,毛曉宇無言守護易江龍三年,三個春夏秋冬,無論天晴下雨,毛曉宇對易江龍的關懷無微不至,三年如一日,是友善給了毛曉宇一股巨大的力量作支撐。毛曉宇的心靈似一顆太陽,照亮了易江龍的世界;是雨傘,撐住了易江龍的世界裏傾盆灑落的孤單。他的身軀雖瘦小,卻裹藏着人性中至純至美的善意,這善意閃耀着人性光輝之溫暖光芒,我們的校園需要友善,我們的人生需要友善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我們的世界會因爲友善之花的綻放的愈益芬芳。

關於友善的描述,說是至臻的人之本性,說是真誠的待人準則,說是當今社會遼遠的思念,說是驅散人們心中陰霾的陽光,說是春天裏的陣陣清風,說是夏天烈日下的樹蔭,說是秋日裏大自然給人類的無私饋贈,說冬日冰天雪地裏的暖陽,這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友善”卻可以用上千萬個文字的描述。這兩個字矗立在中華浩如煙海的文字裏是渺小的,但被人類所踐行的時候,它的力量是強大的它所包含的“理解、寬容、團結、互助······”需要人類用一生去踐行。作爲決定世界未來的青少年們,更需要踐行友善這一主題。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爲鄰。以文常會友,同進一校門,以校園爲家,以同學爲家人,以友善待人。書需巢,蛛需網,人需友情,友情之花需友善之泉灌溉,校園需友善才更加和諧。亡而存之,廢而舉之,愚而智之,弱而強之,條理萬端,皆歸本於學校。育友善之花,校園和諧,社會也會因開遍大江南北的友善之花而愈益和諧。

願人心如冬日溫暖的陽光,像夏日的荷花吐露芬芳;願人人懂得友善的意義,成爲和諧之歌的演奏者,奏響和諧的主旋律。願青少年們懂得“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的含義,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保持人類善良的本性。

讓友善之花開遍,大江南北,讓和諧之歌唱響世界。

第二篇:育友善之花建和諧校園

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對友的釋意爲:有良好的朋友關係,對善的釋意則爲:好的品質、言行等。可見友善是必要由公衆共同付出優質的行爲行動而獲取的。從個人做起,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如何使全體同學同心同德,在集體中獲益,又使自己良好的品質情操回饋於集體,這就需要由師生共同經營。

友善的起點——尊重

尊人者,人尊之。尊重這個概念的灌輸應從教師自身做起,體現在言傳身教上。不要吝嗇對學生說“對不起”或“謝謝你”等詞語,使用禮貌用語,是尊重他人的基本體現。教師禮貌用語的真誠使用,常常會讓學生覺得自己做得很好,會讓學生自願強化自己的許多良好的行爲,會讓學生自覺矯正慣有的不良行爲。如:在教學生活中,有個別差生看見我的教材繁多,手忙腳亂,就膽怯地向我伸出援助之手,幫我把掛圖或教材等教具放在講桌上。這時候,我用感激的眼神傳達我的謝意,用手語傳達“謝謝你”“辛苦你”並輕輕撫他的頭,拍拍他的肩,我發現學生綻放了純真的笑臉,羞怯地用手語說了聲:“沒關係!”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發現這個所謂的差生願意和我配合學習,把以前拖沓的作業寫完,願意接受學習幫助,願意去做力所能及的事……,這就是尊重的力量,這也是教師給學習的一個友善的信號。要知道,常人,尤其是教師,一個不經意的友善、尊重對於差生來說,是多麼的寶貴啊!它是溝通的橋樑,是冬日的暖陽,那麼,就讓友善的光芒從教師身上發出吧!

其次,學習禮儀邦交也是構成友善關係的重要手段,它是學生做人的起點。只有真正的懂禮、知禮、達禮,才能使聾兒自身生活接近於常人的正常生活,迴歸社會主流。教師,不應只是“傳道、授業、解惑”,更應是育人,尤其是德育不斷教育聾生應該面帶微笑,與人爲善讓學生明白,友善要從校內做起,建立和諧友好的同學關係。

尊人者,人尊之,不能單是口號,要千方百計變爲學生的真實行動,使學生儘可能地在生活的`廣闊空間與時間環境中身體力行。一個班集體一旦用尊人者,人尊之的思想統率起來,一旦成員們都在言行中儘可能多地尊重被人的方式獲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那麼,這個集體就會產生極大的凝聚力,使每個生活在集體中的人都會感到幸福與自豪,從而發揮出巨大的潛力,取到意想不到的好成績。

友善的橋樑——平等

平等概念的灌輸,是同學們獲得友誼的天平。寸有所長,尺有所短,金則無足赤。充分地發現差生身上的優點,是激發他們學習和生活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因材施教所要達到的目的。

友善的碩果——有爲

善良只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能力。在傳統的觀念中,善良在很多時候是一種中庸之道,是無爲。其實,它應該是點亮人們在困惑無助的明燈。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許多人是因爲善良有爲而光輝偉大,例如:我國的高耀潔,爲了挽救愛滋病患者,捨棄了財物、名利,忍受着許多歧視與不解;意大利的修女弗洛倫薩捨棄財物,奉獻青春只爲戰爭中遺棄的孤兒們;還有美國的阿瑟爾,也是一介平民。但他用他的實際行動在六十年間以不間斷的形式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慈善事業。他無巨大的財富,但有一顆良善的心。以上所述的人都是善良的人,他們沒有看似善良中庸的外表,卻有着一顆金子般的心,用實際有爲的行動獲得了衆人的尊重與愛護。

同學們,我們都希望生活在友好、友愛的氛圍中,希望自己的周圍充滿善意、善良、善舉。相信我們每位同學都會變成爲“友善使者”,願我們的校園遍開“友善之花”!同時,我們也要把友善帶到校外,帶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在表達友善的同時更多地享受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