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3篇:憂與愛

憂與愛作文(一)

高考滿分作文3篇:憂與愛

獨處斗室,掩卷遐思,倏爾一陣梔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臨窗而望,夕陽的餘暉含笑籠在一片梔子花叢上,籠得清風微醺似醉,不自覺,已庭院深深了。

一隻逗號般大小的蟲子帶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發黃的扉頁上,生命如它,那樣渺小而又脆弱,讓人在擔憂之際多了一絲玩弄的念頭。被工作惱得焦頭爛額的我頗有興致地撥弄筆尖,一次次擋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隨我轉變着方向,反覆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東西,靜靜地呆在書上。

如此,咱便失去了興致。不過是被捉弄一下罷了,卻如此放棄自己的目標,這樣的生存狀態真令人擔憂。恍然大悟般,是啊,人不也是一樣嗎?宇宙之大,觀人亦如觀蟲,渺小而可卑。人們面對着宇宙的捉弄、災難,灰心喪氣,坐以待斃,自縛牢籠,與蟲子又有何不同?如此喪失了理想與方向,在災難面前一次次地迷失,這種生存狀態豈不更令人擔憂?

再看小蟲,突然有了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同樣置身於茫茫天地間,竟有着同樣的可悲之處,陡然心生憐愛之情,將它用筆尖挑起,輕輕放在梔子花葉上。幽幽的香氣彷彿給它重注了活力,小傢伙很快藏到濃綠萬枝中。一陣微風吹過,將一朵梔子花吹到我的鼻下,白色的蝶兒在花上歇了片刻,歇到我的肩膀上。此刻,花、蝶、我融爲一體,一種難以言喻的傷懷之美!彷彿是爲了感謝我對蟲子的愛,“平等”在心空放彩,是我此刻最大榮光。

人生天地間,有着一種莫名的優越感,過分相信個人與思想的力量,生命的天平竟然慢慢傾斜。人類只有學會對萬事萬物抱以愛的哲學,平等相待,纔會對精神的藩籬成功突圍,獲得一種最真實的感動。

拔人於苦,謂之慈。授人以樂,謂之悲。“慈悲”一詞,便是人間至道。同樣,設身處地去擔憂別人的生存狀態,並毫不吝嗇地施以平等之愛,獲得的將是生命的尊重與敬仰;而不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則是將親人對自己的憂心轉化爲對親人的摯愛與回報。感謝一隻意外爬上我書頁的小蟲,竟幫我理清了憂與愛的哲學!

望着窗外的梔子花叢,以及頭頂上最玄學的星空,不禁感慨萬千。若不能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小心着花開花落的浪漫,將“關憂”置於“關愛”之中,如此浩渺神祕的宇宙,人類又將怎樣生活得詩意愜意?

憂與愛作文(二)

我行走過很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次數的`酒,卻只愛一個正當好年齡的人。——題記

給你的愛一直很安靜,從一開始就下定決心。

對於愛,我們都喜歡用它來詮釋愛情,因爲那麼多年來,能找到一個陪伴我們度過一生的人是多麼不容易,可是我們卻忽略了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給了我們那麼多年愛最爲珍貴的人。那是母親,是她一直與我們如影相伴,給予我們生存與生活的權力。

一直以來,學過關於愛的文章確實不少,但我卻對艾青情有獨鍾,他在文章中寫道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話使我銘記在心,是的,我喜歡這句話,喜歡的無法言喻。他的愛是偉大的,心更是廣闊的,容納了這世間的愛,也詮釋了對祖國的情懷,而今天,我筆下的愛不是像他那般沉重,不是想他那般深沉。

在家人面前,我們展現的是最真實的自己,不被任何人所束縛。而這些看似美好的背後,又有多少羈絆。生活中的瑣碎,時代的進步和觀念的不同,讓我和我母親之間有了更多爭論的話題,甚至覺得回家,是我至今爲止最大的煩惱與悲哀。是的,我喜歡自由,爲了它,我也讓我的母親傷心了那麼多年,包容了我那麼多年。孩子在母親眼中是根,源於心臟中最致命的心房,或許比任何一切都更爲重要。而我正是渴望天空,渴望獨立,渴望與她分離,那個傷了她那麼多年的小小鉚釘,一直從未抹去那兒的棱角,給與母親同等的愛,是我的過錯,從未明白“母愛”是怎樣一份沉重的情感,也是我的榮幸,體會了世間偉大的情感。

母親她沒有讀過幾年書,所以她把希望壓注在她的孩子身上。()而我,從小成績不理想。那段我人生最失意的時段裏,母親陪伴我走過陰霾。開學前幾天,我沒有去上課,我迷戀我的家,這舒適又安逸的生活,而這卻是母親的一塊心病。每至夜晚降臨,我都會跟隨母親在村子的小路散步,面對這黑夜,面對着星空,面對着一望無際的田野,我才感受到我們都是一顆小小的星辰小到可以忽略它的存在,更別說它的情感它的思想。我和我的母親站在我成長了十八年的土地上,談論着孤單的心事和付出。那一刻,我有多麼想哭,你們誰也不知道,誰也不理解。是的,我開始心疼她。我去了學校是不是就意味着沒有人陪伴她——我的母親開始孤獨了,開始習慣家人都不在的沒日沒夜的點滴時光與落寞。這是愛嗎?我以爲這是愛,又或許那只是我面對學業的一個自私理由。情感的萌生和思緒交織的濃濃情意,成爲我最懷念的記憶。

耳邊依舊想起:給你的愛一直很安靜,從一開始就下定決心。

憂與愛作文(三)

每一次走進“杖藜嘆世者”們神聖的心靈。總是能感到有一份沉甸甸的愛躲藏在深切的憂愁之下。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以憂國憂民而名留青史的杜甫何止一個“憂”字了得!在他的每一聲嘆息中,在他的每一份憂愁中,愛國愛民的思想始終閃耀着最奪目的光芒。愛之深,所以憂之切。

還有那位被唐憲宗當做一塊破磚隨意地扔往柳州、邵州的柳宗元。面對僻遠、冷落、荒涼的邊境,回望那浮雲遮望眼的長安,自己滿腔尚未實現的抱負在憂患之中漸漸沉澱成對當地百姓濃烈的愛。

於是,他用愛來承擔濃重的憂愁,他興辦學堂、禁止巫術、墾荒屯田、種樹植株、推廣草藥,他深諳邊疆的百姓更苦,邊境更需要發展。幾年的時間裏,他在柳州做出了大量功績。他自己甘爲愚人,任勞任怨,把憂愁留給自己,把愛毫無保留地獻給了柳州的百姓。

一位教育家說:生命到了最後一刻,一切才顯得深刻。我不得不說,因憂而生的愛更顯得深沉。因爲那是飽含淚水的愛。

舒婷的詩《寫給我的同代人》,唯因不被承認才格外的勇敢真誠。即使像眼淚一樣跌落,仍有來自大地的點點回音。北島、顧城、海子,這些在憂慮中前行的詩人,這些對祖國、對人民充滿愛的詩人,這些甘爲後來者披荊斬棘、開闢一條光明大道的賢者,因爲愛,他們的憂纔有了意義。

我不得不想起那位蹙着眉頭,在電視熒屏上,在新聞的風口浪尖上堅持着的主持人——白巖鬆。他用他的睿智與機敏,責任與博愛,看得比我們更遠更深,他深知社會的黑暗與落後,他深諳人心的叵測,他知道“這是一條最遙遠的路。”他知道以一己之力就算粉身碎骨也不能立馬改善某些地區落後的現狀。因此,他將眉頭緊鎖,然而,在《痛並快樂着》一書中,我卻分明感到有一股向上之力支撐着他,他永遠不會倒下——那就是他內心深處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

耳畔依舊迴響着杜甫先聖的:“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那份不亞於青年人的擔當,那一顆滾燙滾燙的愛之心,在歷史的憂患之中是心裏的一方晴空,千百年後醞釀成一彎七彩之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