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作文指導:時評類立意訓練及範文

  寫作時評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滿激情,又要富於理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時評類立意訓練及範文,歡迎參考!
 

2016年高考作文指導:時評類立意訓練及範文

【時評類立意訓練及範文】

充滿激情就是時評的寫作要如同天然氣和石油的井噴一樣,一衝九天,富於理性就是要以事實出發,理性對待,不能平空幻想。我們寫文章,尤其是寫時評類的文章,總是因爲我們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不吐不快的人、事、物、矛盾、問題、現象等等,沒激情,無理性是寫不出更寫不好時評的。其實寫作就是內心的釋放,寫時評更是如此,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還有除激情之外,還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斷,理論的闡釋,這是非常必要的。

【章法技法】

一、引述事件,簡明扼要——扣材是第一要點

時評類文章,在開端處必先引述新聞事件,這是寫作的根源所在,立論所在。相當於材料作文的引述材料,在材料作文中,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話題,揭示論點或提出問題。它屬於“引論”的部分。最好從提出論點的需要出發,抓住材料要旨,用簡潔的語言,準確地引述。一般說來,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異:文字多的敘述性材料應概述,精闢的名言警句要複述,寓意深刻內蘊豐富的文字要闡述,漫畫型材料要對畫面作簡潔介紹和扼要闡述。對時評而言,引述的事件應該有出處和來源。

引,一般寫在第一自然段,要求從事件中引出恰當的中心論點。那麼從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論點呢? 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句話: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語,甚至諺語和哲理性的話。例如從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論點“提倡尊老愛幼”。再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可引出論點“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一種現象:如從“逢年過節,大吃大喝,鋪張浪費”可引出論點“成由節儉敗由奢”;又如從中學生早戀現象引出論點“早戀,成功的絆腳石”。

一件事情:如從一起嚴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論點“車禍猛於虎。生命價更高”。 當然,近年的高考,幾乎都是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就寫了一種現象或一件事情。尤其要認真讀懂材料,深刻領悟材料。三言兩語,擊中要害,乾脆利落,恰當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論點。

二、分析原因,透析根源——圍繞材料議論的最佳手法

探因分析法,也叫因果分析法。這種分析法就是從因果關係上把論點與論據聯繫起來。具體地說,就是對事例中的行爲和結果,沿着“爲什麼”這條思路,探其根源,發現其本質,使內容逐步深化。

如爲證明“人要立志”這一論點,敘述這樣一個故事:據說,牛頓小的時候並不聰明,有一次,父親叫他在門上打個洞,讓大貓和小貓出去方便些,他卻打了兩個大洞,說是因爲有兩隻小動物。儘管如此,牛頓立志探索科學的奧祕過程中,因刻苦鑽研取得累累碩果。接着用探因分析法就是:一個人立了志,就像機器上按了發動機,就有了使不完的勁。牛頓正是因爲在這種“使不完的勁”的推動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爲著名的科學家。

這正是在舉出事例之後,沿着牛頓爲什麼會成爲科學家的思路,探究其根源,從而證明了“人要立志”這一論點。

此類分析法常常用“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原來……”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

探因分析法的好處是,一可以緊緊圍繞材料進行議論,絕不會發生越扯越遠的偏離題意現象,二是完全符合“不偏離材料的中心”這個高考作文的考點;第三,增強了材料作文的思辨性。

三、探源本質,哲理思辨延伸拓展議論空間

從根本上說,議論文的主體就是在回答 一個“爲什麼”的問題。當我們在論證某個論點時,應該開動思維,多追問幾個 “爲什麼”。換句話說,就是把中心論點作爲結論去追溯這個結論產生的條件和原因,或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或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形成分論點。由於因果聯繫是存在於一切事物和現象之間的一種普遍聯繫,因此,運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法切分分論點也是議論文寫作中使用得較多的一種方法。

緣其事,析其理,可明得失,辨真僞。例:人生什麼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揹着一種未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麼苦。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爲什麼呢?因爲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附: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揹着一種未了的責任。)

在這一段落中,考生可以引經據典,充分發揮自己的社會知識面,深挖根源,以及社會影響,對材料和觀點進行拓展延伸,使觀點深化。

四、聯繫現實,旗幟鮮明——以小見大,廣泛涉獵

(一)聯繫現實部分在全文中出現的位置

聯繫現實部分往往在文章的中間或後半部分;也可用於全篇。我們中學生寫的議論文,也可以在全篇都聯繫現實中鮮活的事例,而不涉及歷史,這種情況很少;多數都是在文章的後半部分,即在旁徵博引古代的一些典型事例或名人名句之後,又聯繫到當今社會中鮮活的事例;還有的僅僅在文章的結尾之前,聯繫當前現實情況或自己的實際情況,論證中心觀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與時代感。

部分聯繫現實,出現於文章的中間或後半部分

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劑

(09上海高考滿分作文)

鄭板橋的書法之所以聞名,被稱爲“板橋體”,是因爲他的作品有它自身的特色,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設想鄭板橋當初如果只是用隸書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筆跡再出色,也不會在書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

例如現在經營餐飲業,競爭很激烈,隨時有被時代淘汰的可能性,據網上統計,業績好、受顧客歡迎的,大多數是主題餐廳。有在一片黑暗中進食的餐廳,有專門以白領女性爲顧客的餐廳,考慮到白領女性的煩惱,特地提供免費營養減肥套餐,並提供一次性拖鞋,除去她們穿高跟鞋的不適。這些餐廳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機影響下,保持較好的業績,因爲他們的主管經營有道,知道如何突出店中的特色,迎合顧客的需要。

又如英國十六、七世紀的著名畫家喬治·摩蘭,他的油畫作品起初被當做貢品運往中國的時候,人們以爲遠看還行,可近看一無是處,只看得見一片片的顏料。正是因爲這種特色,他的油畫作品還是漸漸別國人所接受了,甚至以有他的作品收藏爲榮。

其實,我們自身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由於現在上海着力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因此今年財經大學、海事大學、海洋大學都非常熱門,許多人是有從衆心理的,即使自己的孩子不喜歡,也硬逼着他們填上這所學校。我認爲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當我們自身的特色和別人的特色一樣時,那也就不可稱其爲“特色”。反之,只要根據自己喜歡的專業來填報學校,即使這門專業是冷門,只要自己有興趣,就可以學得很好,說不定畢業後會成爲各公司爭奪的人才呢!(聯繫生活現實,加入個人見解,使文章既有了“我”的存在,又增強了時代感)

做人也是如此,有諺語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只要自己認爲有意義的事,值得去做的事,那就放手一搏,努力去做吧,又何必在意別人的眼光呢!活出自己的特色就好。

但特色並不等於個性,在做任何事之前,要考慮是否侵犯了別人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

培養出屬於自己的特色,我相信可以活得更精彩,生活也會充滿樂趣。

(二)整篇聯繫現實,可以用多個時事熱點組織文章,也可以用一個時事熱點貫穿全文。

他 們

(08年上海市滿分作文)

在城市盡頭,沒有繁華的街市,閃亮的霓虹;在城市的盡頭,只有破舊的棚戶區,有飽經生活風霜的生命;在城市的盡頭,有他們這樣一羣人。

讓我怎樣稱呼他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民子弟?亦或是農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這些冰冷的名字稱呼他們,我多想叫着他們帶着泥土氣的乳名,拉着他們的小手,走近他們的生活……

他們從小生長在故鄉的青山綠水中,純潔的靈魂在田野裏抽穗拔節。在山野的風中,他們奔跑着,憧憬着。風從田野中吹過,吹進了城市,爲了生計,爲了未來,他們跟從父母來到了城市,在城市的盡頭紮下了根。於是習慣了青山綠水的雙眸第一次觸碰到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他們不知道怎樣穿過六車道的馬路,小小的手指怎麼也數不清寫字樓的層數。繁華的現代文明不曾給他們帶來任何快樂,這一次,卻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跡。

他們背起書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卻在“城市人”異樣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戶口與暫住證的區別。他們都是父母心頭的寶啊!卻過早地承擔了不屬於這個年齡的負擔。

放學回家,他們做好簡單的晚飯,父母還在工地或菜場上勞作;午夜醒來,淚眼中城裏的星空沒有家鄉的明亮;悄悄許願,希望明天他們的打工子弟小學不會因交不出電費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們日益長高的身體上,我看到了他們的成長。記得一位記者問一個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學成後是否會回到家鄉時,小姑娘毫不猶豫地說:當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點落下淚來,爲他們的成長。

記得那年春晚他們稚氣的宣言:“我們的學校很小,但我們的成績不差”“我們不和城裏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們的2008!”他們逐漸成熟,告別昨天的羞怯,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雖然,他們還在爲不多的學費而苦惱;雖然,學校還是交不上水電費;雖然,還有好多體制還不夠完善……雖然有好多個“雖然”,但是,只有一個“但是”就足夠了,已經有好多視線轉向他們,他們正在茁壯地成長。

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盡頭,照亮了他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