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韌性高考優秀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明的韌性高考優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明的韌性高考優秀作文

文明的韌性高考優秀作文1

“文”是對應“武”而言的,兩者都是講人和人,機構和機構,階層和階層,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關係——“武”是叢林法則,誰拳頭大誰說了算,大家對抗,而“文”則是不妨大家坐下談一談,“文”的本意裏有紀錄雙方誠信的意思,就比如我們現在說籤個合同,籤個條約之類,大家合作;總之武是摧毀,文是建設。

所以文明不過就是“文”的那一部分比較明顯,至少多過“武”的部分,也就是文明更願意建設而非摧毀。因此每天喊打喊殺的,大體不能算文明人。

孔夫子說“鬱郁乎文哉”,就是說“文”是發展、生長、具有親生命性的,因此孔子纔會“制禮”——“禮”的本質是要人們剋制“武”的傾向,所謂“克己復禮”,也就是通過“禮”來規範人的行爲舉止以達到“文”的目的。

爲了讓人能夠更好滴遵“禮”,孔子還強調說要通過“作樂”來調整改變一個人的狀態,這樣他就能很好滴達成“克己”。比如音樂可以讓人平靜下來,也可以讓人振奮起來。此所謂中國的“禮樂文明”,很有建設性。

我們現在經常看到說什麼“文明入侵”/“文明的衝突”那都是不準確的,如果說文明總是這麼具有侵略性,那麼這個文明一定是不會長久的,也就是缺乏韌性的。

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其間分裂、戰爭遠多於承平之時,異族外強入侵佔領亦有之,爲何能依然屹立不搖,不似其他文明古國到如今只成爲斷壁殘垣、歷史追憶?這種韌性的根源也就在於我們文化中“禮樂文明”強調文而不非武的內核本質。

再觀今日之世界,二戰之後建立的全球文明體系正可能受到嚴重威脅,國家之間出現逆全球化趨勢走向對抗,地區之內利益愈發難以平衡走向分裂,宗教衝突、種族衝突、貧富衝突,各種極端思潮走上前臺,“文”在消退,“武”在滋長。

人類歷每一次文明浩劫都是因爲“武”上臺壓制了“文”。這一次,能否堅持文明的韌性可能對全世界都很重要!

尤其是我們中國自己!

文明的韌性高考優秀作文2

祖先造字之初,便深諳生活的玩味。單看“韌”字的構成,便給人一種難以言表的折磨與難以掙脫之感。或許與“韌”字相關的,都是需要堅強的意志以及不屈不撓的抗爭——無論與外人或是於自己——才能實現,做到盡善盡美。

而韌性,在我看來,有是中國人深入骨髓的性情。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而且內涵豐富,提到我們的文明,絕不僅僅指那些可知可感的宏偉建築或是遺留下來的璀璨的文藝瑰寶,最值得爲人道也的,是我們的民族性格——敦厚、勤勞、善良、奮進,最重要的是,百折不屈的韌性。我們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我不敢想象,在元朝騎兵已經問鼎中原,對漢文化進行“蠶食”時,那些漢文化的捍衛者們,是忍耐着多大的痛苦與不甘,但爲了文化的傳承而忍辱負重,是中華民族的堅持,使得我們的文化沒有被侵蝕、被毀滅;我更是爲近代中國被西方列強侵略之時,即便已經瀕臨絕望與崩潰,但仍可以重新起立,復興中國的精神與毅力所動容。很多西方人曾用“中國人沒有信仰”爲名對我們大肆批駁,但事實上,我們可以鏗鏘有力地回覆他們——我們沒有統一的宗教,但中華文明是我們共同的心理紐帶,這種文明的指引,就是將我們中華民族凝聚的最崇高的信仰。作爲文明延續至今未曾中斷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值得這份殊榮。

幾千載漫漫風雨征程,中華民族逆風前行,在無數外力以及內我的挑戰與威脅中,保持中國人的品格、文化與意志巋然不動——這就是我們的韌性的光輝。

除了歷史滄桑變遷中中國於世界所展現的堅韌,於中華民族的內部性格而言,這份韌性更是在民族發展中最本質的精神基石。若勇敢被定義爲抵禦外部困難時的不放棄與勇於面對,那韌性較之更爲偉大的是對個人所長期堅持的理念的否定與價值觀的重塑。這可能再外在看來是一種對過去的放棄與拋棄,看似微不足道甚至令人惋惜,但事實上,敢於直面自身的缺陷、並且敢於動搖自身以換取更強的.生命力以及社會更加積極正向的發展,這份心,就是我所讚頌的“韌”。我們不能否認,世界是不斷髮展的,我們只有與時俱進才能先於時代而不是被時代的洪流裹挾或吞沒。

我景仰那些先哲——商鞅、王安石等變革家,都是在向已現頹勢卻深入人心的制度與社會生活方式宣戰,與他們相對抗的,不僅僅是利益的相關者,更是如大山般沉重的陳舊觀念。而現代的重大改革,更是展現了中國人和中華民族性格中的韌性——我們可以改變、甚至可以*,但最本質的精髓始終是中華民族的璀璨文明,目的也統一於中國社會的蓬勃發展。如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是他頂着巨大的壓力所作,市場化無疑於社會主義而言是不可相容的,但是爲了中國人民的幸福、中國經濟的騰飛,他和他們所有人,願意承受這份風險。他們相信,這是巨大而改變,但一定不會帶來毀滅。而我們勇毅堅韌的中國人,更是逐漸適應了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用自己的奮鬥,構建了更美好的家園——唯有這份韌性,才能如此處變不驚,我們的國家纔會走向復興。

韌性於中國,像是一種與生俱來又後天不斷堅定的信念。正因這種堅韌不屈,我們的文化才能至今愈加燦爛;正是這種柔中帶剛,讓我們的人格完善而強大,得以構成更加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