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端午佳節作文「優秀」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說到端午節,也就想到了屈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佳節作文,一起看看吧!
 

2016年端午佳節作文「優秀」

【端午佳節作文1】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說到端午節,也就想到了屈原,據說,屈原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頭自投舊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老百姓爲了不讓屈原被魚兒吃掉,家家做糉子,把糉子投進舊羅江中。 媽媽帶我去奶奶家過端午。,瞧!奶奶正在煮香噴噴的糯米糉子。奶奶說:"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接着,爺爺要跟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

聽說在江南地區:他們爲了驅邪,用艾,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時,香噴噴的糉子煮好了,剛煮好的糉子熱氣騰騰的,我第一個坐在位子上,說:" 奶奶,我來幫您嚐嚐糉子熟不熟 "奶奶笑眯眯的說:"看你這隻小饞貓,好!奶奶給你先來一個。"我把糉葉撥開,看到了糯米糉子,聞一聞,哇!真香啊!接着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吃完了糉子香氣仍在我的嘴巴里迴盪,奶奶說:"現在的糉子品種可多啦!有豆沙糉,水晶糉,肉糉,鹹肉糉……"聽着聽着,口水都要流了下來。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

說起這賽龍舟,我覺得是端午節裏的最大亮點。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爲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爲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到現在,還有許多人去賽龍舟,就好像是一種改不掉、忘不卻,有着一股神聖威嚴的真理!

小孩還要掛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爲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在古代,還有着許多佳節,而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佳節。我愛端午,愛那糉子的縷縷清香;我愛端午,愛那賽龍舟激烈的場面;我愛端午,更愛其背後豐富的歷史文化!

【端午佳節作文2】

在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裏,人們不僅以龍舟競渡來歡慶,而且 有吃糉子的習慣。吃着清香的糉子,人們不禁要問:糉子是怎樣包 的呢?包糉子大致可分以下五步。 首先是浸米。包糉子要用糯米,米要事先浸潤一下,這一步工 作最好放在包糉子的前一天進行。

浸時,先把米淘乾淨,然後倒人 容器,加人稍多的水,靜放即可。 其次是洗煮糉葉。選用完好的糉葉洗淨後,放在開水裏燙或煮 一下即可。 再次是拌料。當一切準備就緒,開始包糉子時,首先是拌料。 我國民族衆多,各地風貌人情、地方口味各不相同,因此拌料方法 也舉不勝舉,無法一一說明。這裏,我只講講江浙地區的常見方法。 最簡單的是“白糉”,只有純糯米一樣東西。較簡單的有豆糉、 花生糉等,只要把赤豆(蠶豆也行)、花生等東西和在糯米中,以糯 米爲主即可。較難配的是肉糉,顧名思義,即夾肉糉。肉最好是稍 鹹的,精多肥少。和時,把肉切成小塊,米中倒人適量醬油、味精, 放置待用。如果是包雞肉糉,最好也稍微放一點豬肉,也可放點牛 肉乾等。最複雜的是“嘉興百包糉”,它用料很多,如瓜子仁、花生 仁、松仁、核桃肉、火腿絲、紅綠絲、蓮心、棗肉等,這些適量即 可,用得多的是豆沙,豆沙要多放一點糖。包前,先把前面說的東 西包在豆沙中,團成一個小球。 拌料結束,接着是包糉。包法也多種多樣,而且隨糉葉不同而 不同。就糉子的形狀來說,有夾腳棕、小腳糉、秤陀糉、三角棕、 八角糉、蒲包糉(現在有人稱魔方糉),等等。包法不一,各有千 秋。包時注意:豆糉裏面的用料要均勻;肉糉、百包糉的餡心要在 中間,但不宜太大、太多,否則會隔斷糯米。包糉子是一樁看來容 易、實際卻較難掌握的技藝,得下一番工夫才能學會。

最後一步是煮棕。煮糉時,把糉子都放在大鍋中,但甜味的和 鹹味的要分兩隻鍋,加上浸沒糉子的水,先用旺火把水燒開,再用 文火加熱半小時。煮好後,千萬不能馬上揭開鍋,而要炯半天才行, 這樣煮出來的糉子才香黍佔可口。 糉子吃起來清香、味美,殊不知,包糉子還有大學問呢!朋友, 想吃糉子先學包糉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