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禮_800字

信徒透過洗禮來作爲生命的告白,人,在一步步趨近死亡,而死亡則是芸芸衆生透過生命作爲心靈的洗禮,是生命化入永恆的延續。“死亡是一種自然,人平常總覺得自己高於自然,其實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罷了。那麼,就在自然的懷抱裏講和吧。”

莫里得知自己得了絕症後,對即將死去直言不諱,在最後的歲月裏,他幾乎是逼視着自己的肌體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這比快速死亡要殘酷得多,這種病痛的洗禮並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死亡就是自然界對我們的吸引力,這就像回到了嬰兒期被人照顧時那份快樂的回憶。這是莫里讓我們在這個理想缺失浮躁的轉型的時代,真正觸及我們內心深處的感知,這即是種精神的洗禮。

是誰?是誰在死前索琴奏樂?曲終後嘆曰:“《廣陵散》於今絕矣!”這等古風,唯有嵇康能出落得如此瀟灑。他,猶如一朵帶刺的玫瑰,芒刺直指以周公自居的司馬昭和統治者當作幌子的虛僞禮教。嵇康的仙山瓊閣因百姓安樂而美麗動人,他的烏托邦理想卻因超越歷史而虛無縹緲。嵇康是我中華文化中“死的美學”之典範。嵇康死得很優雅,他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湯武而薄周孔”的思想而死,卻留給後人活出人格活出自我的人生境界,這即是種思想的洗禮。“我寧願選擇死也不願婢膝地乞求比死還壞得多的苟且偷生”。

他不畏懼死亡,甚至沒有偷盜搶劫,沒有殺人放火,更沒有犯下什麼不赦之罪,可是雅典人卻一定要置他於死地。他絕對有足夠的時間遠走高飛,而他卻認爲這是“以錯對錯”的想法,甘願飲下毒鴆,從容就死。

他可以說是第一個爲哲學殉道的人,蘇格拉底。克里同在死前問他怎樣埋葬自己,他卻平靜地說:“按照你們所想的方式就可以了,只要你們心中真正感到我還存在着,並沒有離開你們,那麼你們就以你們所想的方式埋葬我吧。”蘇氏沒有看到他所追求的事物本質並非真正的民主,而是爲了維護所謂的民主而甘於自我犧牲,致使更多的哲人們前赴後繼的研究,這種精神與思想即是靈魂的洗禮。

當人們傾聽將死者的感受,聆聽行刑者的'琴聲,繼承死者的思維時,我們始終都在進行着“思”的洗禮。逝者的經歷是對生命的詮釋與啓迪,更是對過去的反思,對現在的總結,對未來的憧憬,何嘗不是對心靈的洗禮呢?讓我們抹去心中的不安與猜忌,感悟生命的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