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堤精神徵文

  導語:半個多世紀前建成的廈門海堤,曾經爲廈門的經濟發展和交通便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小編收集關於海堤精神的徵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廈門海堤精神

昨天,我們進行了一次六年級"尋海堤精神,共築中國夢"的文化遺產保護演講,至此演講是由我們校長的老師——林振其老師來爲我們演講。

使我們瞭解到了高集海堤。

高集海堤,位於廈門高崎與集美之間,海堤全長2212米,1953年動工,1955年10月建成。1955年由於歷史因素廈門灣的西部建起了高崎—集美、集美—杏林海堤,兩座海堤總長約5公里。鐵路、公路過堤跨海通省內各地,爲廈門島的經濟發展起到積極因素。上世紀90年代隨着廈門各座跨海大橋陸續建成通車、海堤作用減小,又扮演着隔斷東西海域阻礙海水流動的角色,爲此廈門海域環境逐漸下降態勢。爲改善廈門海域海水水質、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廈門市政府於2010年啓動拆堤建橋工程,集美—杏林海堤被拆除改爲橋樑取代、2012年建成通車,集杏海堤不復存在。2011年高崎—集美海堤拆除工程啓動、預計2014年大橋建成通車。廈門島通過幾座跨海大橋、海底隧道與大陸相連,海堤碎退出歷史舞臺,但海堤紀念館會建立。

但是海堤那種“愛國愛鄉、無私奉獻、不畏艱難、移山填海、開拓創新、艱苦創業”的海堤精神會由我們新時代的少年傳承下去!

第二篇:廈門海堤精神

從海的一端到彼岸,滄海桑田的造化讓我來猜你的距離。左邊的河畔是斜陽波光,右邊海浪拍打紅色港灣。它們曾經連成一片沒有分別,等我來看,卻鋪成了這一條筆直的堤岸。多少年了,踏在條石板上,讓我猜你曾經的模樣。

變化的時光流轉了星雲,你把所有的記憶清空在蒼穹之下。卻有我的詩意不曾忘記——太姥遠峯夕陽下,映彩晚霞逐浪寬。此刻的堤上彷彿只有我的存在,與天地對話,隨着蒼穹的擴展,漸漸引發內心的感嘆,訴說與你聽。

空曠的心情揉碎了我的渺小,就如芳草與樹木,也許就連那自由飛翔的白鷺都不如吧。我只是你四季眼裏這一刻的飛沙一粒,蜇疼你睫毛的蘇展。而我卻在你的痛苦裏自在欣賞。一步一步靠近你深藏的淚痕,揣摩苦苦的單思。想起那些強風颳起的日子我在哪裏?真是猶豫又徘徊。

月亮隱去圓缺,潮水漲漲落落,迷茫霧氣的虛幻與真實。看天邊飄去最後一抹羞澀,我無法沉睡到夜的孤寂。被天枕地的年少輕狂是如此的熟悉,此刻我懼怕海浪的私語竊竊,她們無意的哂笑就像佈滿蠣殼的亂礁,劃過我淡淡的憂傷。

黑夜的遠山合攏了臂彎,姆嶼島堵住了海的出口,請讓它們幫我鎖緊心中的愛,別讓木訥的表情在風裏飄來飄去。那一條留在童年記憶裏的'小船,隨我搖阿搖,去靠近你的美。也許在傳說裏,我就這樣,爲了純真的命題,一葉扁舟飄過海的地平線。也許在另一個故事裏,你凝視遠方,流乾了委屈,化成了石頭的模樣,依然默默等待。也許這樣的版本有千千萬萬,即使寫成傳奇的浩瀚,也只是波浪裏的一點星光,收到我的網裏,流到市井的嘴裏嚼爛。

不,我不願,不願讓你的溫柔就這樣斷送。躍過忙碌的碼頭,我的漁歌要穿透你的黑暗。聽,這一波波柔情的水,是愛的婆娑,浸潤你堅強如磐石的心。只要愛能打開一扇閘門,我將是一隻洄游的魚兒,穿越水草茂盛的河牀,在你溫暖的心房裏徜徉。或許我將遊得更遠,直奔泉水叮咚的天涯,叩響漁歌的迴音,播撒萬千光茫。

多少回,多少回,都是如此豐富的聯想。不要再讓固執的猶豫,留給我一條窄窄的堤,年復一年年復一年的想。

歲月會漫過記憶,過往將化成細線,提在漁人的手裏,你的幸福在我的眼,佈滿了星雲的血,滋潤富饒的土地。愛若沒有模樣,恨也無處盛放。這一條飄浮的玉帶,寫滿了秦川兒女的情意纏綿,等我來採一朵最爲羞澀的戀,微笑印在石頭的臉上。

第三篇:廈門海堤精神

半個多世紀前建成的廈門海堤,曾經爲廈門的經濟發展和交通便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伴隨着時代的發展,如今的廈門海堤也到了要進行開口改造的時候了。

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高集海堤、集杏海堤爲廈門進出島交通、鷹廈鐵路的運輸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中國跨海修堤的首創之舉。半個多世紀前,“萬人大軍”移山填海建造廈門海堤的豪邁場景還讓不少人歷歷在目,海堤建設者們鑄就的“移山填海、拼搏奉獻”的海堤精神,激勵了廈門一代又一代建設者們,成爲了推進廈門市前進和建設的強大動力。

然而,隨着廈門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和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廈門海堤已不再是廈門人進出島的唯一通道了,而海堤造成東、西海域的阻隔則是讓廈門的海域面積和納潮量不斷減少,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受到了一定的損害,對海堤進行開口改造已是勢在必行。2008年,我市拉開了海域綜合清淤整治的序幕,逐步進行海堤開口改造前的準備工作。有關專家指出,對廈門海堤的改造開口,將進一步對海域的水動力、環境和生態進行綜合修復,拓展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間,併爲沿岸城市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景觀水面。

第四篇:廈門海堤精神

解放初,廈門島與大陸交通全靠高集海運,爲避免空襲,各類船隻夜間來往,大批物資車輛都要擺渡,危險費時。加上福建前線對臺鬥爭形勢緊張,爲鞏固廈門海防的安全需要,“如何增強廈門島海陸聯運的出路戰略決策”被提上地方與中央政府的重要議程。

1950年秋,樑靈光市長與陳嘉庚先生交談時,兩人同感高崎與集美之間完全有必要且有可能修築一條海堤。同年底,葉飛陪陳毅視察廈門,樑靈光送陳毅離開廈門時,晚上過渡高集海峽,現場彙報打算在此建海堤的設想,陳老總馬上表態支持,並隨後進京彙報修建廈門海堤計劃。

1953年,中央批准修建廈門海堤方案,共撥款1323萬元,成爲當年全國第一號建設工程,由福建省包乾,廈門市具體負責修建,技術上採納了蘇聯專家沙士可夫的設計與施工建議。福建省立即成立了以樑靈光爲主任的高集海堤工程建設委員會。隨後又設立了高集海堤工程指揮部,張維茲爲主任,指揮部下設 4個工區和1個造船廠,調集廈漳泉三地的員工共計一萬多人。1953年6月17日,廈門建設史上開天闢地的偉大工程廈門高集海堤正式開工。歷經兩年又三個月的艱辛鏖戰,終於1953年9月建成通車,全長2212米,主體工程由花崗岩幹砌而成,牢固耐用,從此橫隔廈門孤島的天塹變坦途。緊接着,廣大軍民馬不停蹄,兢兢業業,於1956年12月又建成杏林至集美海堤,火車駛進島內,開創廈門交通發展史新紀元。

廈門海堤的建成創造了世界海堤建設史的奇蹟。在建設過程中,誕生了許多重大創造發明,如水下爆夯與條石插砌護坡列入國際首創,還有石料單拋法等重要技術革新,高集海堤也是閩南石文化的偉大創舉。廣大海堤建設者風餐露宿,上山下海,不畏艱險,乘風破浪,共犧牲100多名員工,用鮮血和生命換來建設碩果。整個工程項目累計節餘工程款400多萬元,用作創辦8家廈門現代工廠,爲爾後廈門市經濟社會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960年秋,朱委員長在視察高集海堤時,讚歎之餘揮筆題寫“移山填海”四個大字,並立碑爲志。廈門海堤建設不但是個工程奇蹟,而且鑄成一種艱苦奮鬥、開拓創新、團結奉獻與自強不息的“海堤精神”。正是這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引領一代又一代的廈門人制造出“海堤牌”茶葉、香菸及系列產品,馳名海內外。海堤就是一座社會大學,爲廈門各條戰線培養和輸送了大批的“海堤牌”幹部、技工,不斷涌現出傳承海堤精神的英雄模範人物,在隨後廈門建設尤其是經濟特區創建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歷經60年的崢嶸歲月,今天高集海堤與集杏海堤正在開口改造,打通東西海域促進水循環成爲新時期的大勢所趨。廈門又開國內先河,大規模的“海域清淤整治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中,還原碧海藍天指日可待。最近,凝聚無數老海堤建設者智慧結晶的廈門海堤建設紀念館已落成,這座酷似一本展開書的平屋式簡樸建築,必將成爲全市又一傳統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基地,與經濟特區金鑰匙、海堤紀念碑組成鷺島地標式景觀,大大豐富海堤精神的時代內涵,不斷激勵代代廈門人艱苦奮鬥、開拓創新、團結奉獻與自強不息,去創造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