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就一個字-觀影片《唐山大地震》

看影片《唐山大地震》,留下文字,想了很多,想起張小嫺《流浪的麪包樹》裏的話:歲月流逝,墳墓只是一個關口……;我在你身邊,離別縱然寂寥,但我的愛,不要爲我流淚。

情就一個字-觀影片《唐山大地震》

這是內心感受,地震是苦難,它又在歲月流逝之時,喚醒人性,喚醒我們迷離脆弱的情感,感動:“情就一個字。”所以我們不該僅僅感動流淚。

感嘆地震的震撼之餘,感動於人的內心情感。走進影院去觀看這部電影,很多人在談論,很多人卻什麼也不說。我們常害怕歲月流逝,卻總忘卻活着是多麼的可喜。很多時候,會認爲生存已經沒意思,其實,許多人卻正在生死之間掙扎。我們確實應該爲自己擁有的一切滿懷感激,畢竟,有生命就有情感。

女兒方登三十二年的內心孤寂,因爲地震時,媽媽說救弟弟,而放棄了自己。她以爲被拋棄,以爲情感可以丟失,以爲永遠都不會釋然。其實,她用了三十二年解開了心中的結。被解放軍救助,被養父母真心關懷,生命始終在延續,情感也始終每時每刻的撞擊她的內心。直到她自己決然獨自一人養育女兒,心結早就在歲月的磨礪裏解開。

所以,很多人質疑母女見面後的場面過於倉促,並未渲染起真正的高潮,我們忽略了情感的宣泄不僅僅在咫尺之間,電影裏的32年,一直在慢慢積蓄我們的情感,並且告訴我們,情就一個字,它無可匹敵。

生命每時每刻都在延續,無法阻擋,情感被生命承載,生命才如此有意義。

一個女人三十二年的孤獨生活,兒子捨不得,李元妮卻對兒子說:“我不是沒人要,只是,哪個男人可以用命對我好,我這輩子就當你父親的女人,我不虧!”感動於這個細節,相信很多人感同身受。男女的情感,用婚姻束之以責任,在金錢的面前,情感會蕩然無存,責任會悄然消失,更何況於生命的取捨。所以,“拿命對我好”,真的會震動人心,做得到嗎?物質的現實生活裏,缺失責任感的許多人,會在那時心頭感動嗎?相信會的。情就一個字,它卻用生命在承載,

曾覺着李元妮很悲慘,她揹負着兩個人的生命——丈夫拿命換她,女兒的生命是她放棄。一個內心負載這麼多的人,活得該多累。女兒方登一生都會是悲劇,她誤以爲被母親放棄,不敢認真去愛,不敢相信愛。殊不知,她們的內心其實是最飽滿,最真實。

李元妮說:“沒了就是沒了。”其實,有了就是有了。擁有過卻又失去,才知道什麼是“沒了”。失去孩子,就像失去了自己生命的延續,生命可斷,情卻難了。追尋失去的,才彌足珍貴。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枉然。”不應在回憶裏感嘆,應該真誠觸碰情感,彼此珍愛,認真的生活。

“23秒,32年”,這是電影《唐山大地震》留下的數字,很多人都在糾結於影片的定位,災難片,溫情篇?23秒能失去什麼?32年能感悟到什麼?其實地震只是載體,大事件引領着我們追憶過去,呼喚情感的迴歸。浮躁的社會,情感的複雜多變,心靈浮動,沒有歸屬,社會的種種詬病,在觀影時,你的心緒一定會被勾起,即使,情就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