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遊記2000字

正月初二,我們一家通過飛機,空降到臺北桃園機場,一出機場,就感到熱了許多,但天氣不是很好,還下起了濛濛細雨,空氣中透着一股清新的氣味。

迎接我們的臺灣導遊姓胡,排行老七,簡稱阿七。他很幽默,讓我的心情大好。

吃完臺灣的第一頓中飯,導遊帶我們去了臺灣的最北邊——野柳地質公園。導遊說,那兒有許多怪石,比黃山的怪石還多、還怪。到了野柳地質公園,果然名不虛傳。只見一個個奇形怪狀的石頭映入眼簾,有的像一隻在喝水的小狗,有的像在向大海出發的海龜,有的像展翅欲飛的海鳥……千奇百怪,形態各異。這時,導遊大喊:“快來看‘女王頭’啊!”“女王頭?”我的好奇心再次被髮動,以百米衝刺的速度飛向“女王頭”。果然,這“女王頭”還真像伊麗莎白女王,一圈又一圈的捲髮盤得很高,頭高高擡起,眺望遠方,顯得有些高傲。可惜,“女王頭”的腰在變細,從以前的150釐米到現在只有130釐米,看來女王正在減肥。其實,那是因爲遊客摸得太多了。我們要好好保護,否則的話,總有一天,女王的腰會斷掉。

這天風比較大,我站在海邊,看着大海波濤洶涌,一波又一波的海浪,像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撞向山崖,激起千層浪,發出巨大的聲響,好像大地都要被震得顫動起來。望着那千姿百態的怪石,日積月累地承受着海浪的侵蝕,真是大自然的神奇傑作。

第二天上午,我們來到國父紀念堂,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遠看國父紀念堂,黃色琉璃瓦屋頂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紀念堂體積龐大,氣勢雄偉,正門上方有蔣中正親筆書寫的“國父紀念堂”五個大字。走進國父紀念堂,孫中山的`雕像高高地坐在大廳中,他目光向遠方眺望,上身筆挺,雙手緊緊握住扶手,我彷彿看到了孫中山期待革命成功的焦急心情。

在孫中山像左右有兩個站得筆挺 的衛兵,他們身穿軍裝,手持步槍,一動也不動,我還以爲他們是木偶的。突然,大廳裏發一聲響亮清脆的聲音。原來,到了整點衛兵交接儀式。那一動也不動的衛兵突然用槍打了一下地面,然後又不動了。我正奇怪着,又聽見大廳一側響起了一陣整齊的腳步聲,只見三個服裝一樣的衛兵邁着特殊的腳步向我們走來。他們走路的姿勢很特殊,先用右腳擦一下地板,再跺一下腳,發出非常響亮清脆的聲音,接着擡起左腳向前一踢後再蹬一下地。他們就這樣正步走,這時,站崗的兩個衛兵也開始蹬地,並向後一轉,離崗了。然後五個衛兵整齊地站在孫中山面前,表現交接儀式。原來他們每到整點都要交接一次。

孫中山一生經過11次革命起義,爲推翻封建帝制做出極大貢獻,爲實現三民主義付出了一生的精力。“平等、自由、博愛”這三個理念一直在孫中山心中。他是一偉大的革命家,我們永遠紀念他。

下午,我們來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在北京有一個正宗的故宮,但裏面的國寶比臺北山塞版的故宮要少得多。原來是蔣介石在1949年兵敗大陸時將故宮的國寶大部分運到臺灣來了。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觀的人真多,只見博物院裏人山人海,摩蹤擦肩,每一個國寶前都擠滿了一大堆人。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一塊東坡肉”和“一顆大白菜”。這塊“東坡肉”可是鎮宮之寶,它本是一塊質地並不好的玉,可經過能工巧匠的處理,變成一塊可以假亂真的肉,連肉上的毛孔都雕刻得很細緻,肉的紋理一粗一細、一緊一鬆,長長短短,要不是有玻璃罩着,有人還真會去咬一口。這顆“大白菜”可大有來頭,是清朝珍妃送給光緒皇帝的寶玉,外形就是一顆大白菜,菜葉上還有一隻蝗蟲和一隻蟋蟀,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蝗蟲與蟋蟀對視,蟋蟀的腿肌肉拉緊,好像隨時要向前跳。蝗蟲稍向後傾,彷彿等對方一動手就跳……太美了。

第三天,我們來到風光秀麗的日月潭,那兒的風光可與杭州西湖媲美,陽光照耀在湖面上,一閃一閃地發亮,波光粼粼,美麗極了。

第四天上午,我們參觀了“打狗領事館”,是哪個國家的呢?呵呵!原來是英國的。因爲這兒的地方英文名發音類似“打狗”,所以叫“打狗領事館”。下午,我們來到臺灣的最南端——貓鼻頭。站在海邊,東邊是浩瀚無際的太平洋,西邊可以遠望祖國大陸。這時爸爸給我講了國民黨元老於右任臨終前寫的一首詩:

《望大陸》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 只有痛哭。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鄉;

故鄉不可見兮, 永不能忘。

天蒼蒼, 野茫茫;

山之上, 國有殤。

接下來兩天我們參觀了阿里山,觀看了臺灣爆笑電視史。最後一天我們登上了臺灣最高、世界第二高的101大樓,101大樓共有101層,高512米。我們坐着世界最快的電梯到了89層,鳥瞰臺北全景。

6天的臺灣之旅很快就結束了,我們從臺灣的最北端到了臺灣的最南端,親身感受了祖國寶島的美麗風光,感受到海峽兩岸炎黃子孫不可分離的濃濃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