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中山陵遊記作文

遊中山陵遊記作文一:

今天去看望了孫中山先生。

遊中山陵遊記作文

從中山陵爬到紫金山下山,然後又從紫金山爬到中山陵,走了兩遍。沒辦法,山太矮了,着實沒過癮。

孫中山先生的家依山而築,坐北朝南,崗巒前列,屏障後峙,很有氣勢。全局排列成“警鐘”形圖案,似乎時刻提醒後來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漫山的常青樹蒼翠挺拔,就像孫中山先生博大的精神在此永生。

按遊覽的順序,陵墓入口處是高大的花崗石牌坊,“博愛”兩個金字,就像是先生墓誌銘的高度概括。沿墓道前行是陵門,青色的琉璃瓦下刻着“天下爲公”,青色象徵着蒼天,先生無論生死總是心懷天下。再往前是碑亭,告訴大家先生的家就在這裏。

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有392級階梯,由花崗石砌成。祭堂有3道拱門,刻着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門楣上書“天地正氣”,孫中山先生的坐像在祭堂正中,聽導遊說是法國著名雕刻家保羅·郎特斯基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雖然我不知道這名雕刻家有多麼出名,但先生的雕像確實栩栩如生,站在雕像前拜祭了幾分鐘,直到現在還感覺被那雙眼睛俯視着,猶如那帶着浩然正氣的眼睛從天外看着我們。

跟這莊嚴肅穆的氣氛相比,門外那些賣紀念品的小商販的叫賣聲,實在讓人反感;還有那些嘻嘻哈哈、搔首弄姿拍照的,在這種氣氛下看着實在不怎麼痛快,難道非要留影才能留下存在的痕跡麼?

拜別孫中山先生,開始爬紫金山。一路上,我回憶自己的生活,就像是現在已經看得到自己的墓地:灰色的土地上一個小土墳,刻着“平庸”的墓誌銘,就等着自己以後躺進去!

我不想這樣,我還活着。既然活着,就要好好的活,我要改變,我要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遊中山陵遊記作文二:

巍巍的紫金山下,滾滾的長江邊有一個古老的城市――南京。南京有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蹟,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我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了。這天我懷着崇敬的心情,參觀了中山陵。

進入中山陵風景區,透過茂密的樹叢,隱隱約約能看見中山陵的大牌坊的影子,走過樹叢,眼睛突然一亮,哇!好大的廣場呀!我找出那張中山陵的旅遊圖,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對照圖,我這才知道,這個大牌坊叫“博愛坊”,是通向孫中山先生陵墓的大門。大門是用花崗石建造,呈三門頂衝式排列,中間橫刻着孫中山先生的題詞“博愛”兩個鎦金大字。牌坊風格別緻,融會了中外建築的特色,是中外合璧的傑作。

一進大門,我就發現這裏的綠化極好。正對着博愛坊的是一條向上延伸的大路,路兩邊則是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樹。它們站得直直的,好像讓我看到了當時工作人員護送先生遺體的樣子。沿着石路往前走,繞過大殿,映入眼簾的是一段較長的石階。從下往上看,只能模糊看到石階的頂端祭堂屋檐的一點點而已。好高呀!看了看導遊圖才知道這石階大約有480多米,你說高不高?

我向上看了看,發現映入眼簾的只有臺階,沒有平臺。我再回頭往下看時,卻只能看見平臺,看不見臺階了。我問爸爸:“中山陵的臺階設計得這麼巧妙,可有什麼含義呢?”爸爸說:“從下往上看,只有臺階,寓意着前面的路很艱辛。而從上往下看,全是平臺,寓意着當經過了艱辛和磨難以後,看自己走過的路,發現過去的路也很平坦。”噢,我明白了:其實學習也是一樣,會經常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一旦你弄明白了,才感覺並不是那麼難。

到了祭堂,只見祭堂有3個拱門,上書國父孫中山先生所創造的三民主義:“民族”、“民生”、“民權”。堂中有孫中山先生的大理石雕像,高4。6米,生動逼真,是世界著名雕刻家保羅蘭竇斯基的傑作。祭堂四周有反映孫中山先生革命事蹟的浮雕。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上刻着孫中山先生的手書的遺著《建國大綱》和胡漢民等人寫的《總理遺囑》。

中山陵是南京人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永遠不會忘記中山陵!

遊中山陵遊記作文三:

中山陵,顧名思義,就是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南京紫金山上。暑假的一個週末,爸爸媽媽帶我去參觀中山陵。

我們住在夫子廟,離中山陵比較遠,要乘很長時間的公交車。我坐在公交車上,格外興奮,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下車後,買了票,就進入了中山陵。

中山陵是藍白色調,這是我們古代的孝色。一進入陵園,就看見一道門上寫着:博愛。這可以說是對孫中山先生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寫照。走過長長的墓道,又看見一道門,這道門的.橫額上有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天下爲公”四個字。意思是說國家政權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走過這道門,就可以看見一個碑亭,亭裏有一塊碑,碑上寫着“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24個鎦金大字。

出碑亭,就可以遠遠看見山頂上的靈堂了。可是,我一看臺階,就差點嚇暈過去:全是臺階!足有200級!不管了!我以超快的速度奔上臺階,回頭一看,我愣住了:臺階不見了,只有10個平臺!真是巧妙的設計:從下往上看,只見臺階,不見平臺;從上往下看,只見平臺,不見臺階。

靈堂的門額上,寫着“民族”、“民生”、“民權”六個字。這是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走進靈堂,靈堂裏很暗,東西兩壁刻着孫中山手書的《建國大綱》全文。靈堂中間有一座高大無比的石像,他就是孫中山先生。他的神情嚴肅,兩眼直視前方,彷彿在觀察中國的變化。我覺得,當人民生活安定,不受外來侵略,國家高度發達富強之時,他會欣慰地笑起來。

接着,走進後面的墓室。墓室裏有一座躺着的石像,在它身下的箱子下,還有一個用紫銅做的棺材,先生就躺在裏面。

我在中山陵裏看到了中山陵的鳥瞰圖,從空中看,它像個警鐘。這個“警鐘”讓人不禁想起孫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激勵着我們奮發向上。從現在開始,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