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彙編七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彙編七篇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

又到了飄滿棕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着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非常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着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裏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着。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裏。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裏扔糉子和雞蛋,我非常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麼,爲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糉子扔進水裏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糉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故鄉的端午節。我們故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2

我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糉子,糉葉有要求,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紅豆,花生仁,都早已泡好,或是切好的五花肉塊,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五月初五的這天早上,勤勞的女主人把糯米炒香,用一些新鮮的糉葉包住糯米,在裏面放各種配料,然後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的糉子便誕生了。包好的糉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着糉子香的時候就可以吃了。煮熟了揭開鍋,屋裏頓時都瀰漫着竹葉和糉子的香氣。

吃完糉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只見碧波盪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衆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着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衝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你們看呀!那些龍舟多麼威風呀!

像凱旋歸來的勝利者。撓手們分別穿着紅短衣、藍短衣、黃短衣、白短衣、青短衣……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了幾個字——”奮鬥!奮鬥!努力奮鬥!戰勝困難!“他們如同軍隊一樣威風”加油呀!加油呀!“在人們的吶喊助威聲中,伴着急促的鼓點和響徹雲霄的響鑼,龍舟好手們鬥志昂揚、奮力揮舟,衝向彼岸。好一副龍舟競渡,百舸爭流的景象。

多麼令人難忘的節日啊!一個催人奮進的節日。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3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家鄉的端午節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有包糉子。賽龍舟。洗龍舟水。。吃雞蛋但在我的記憶裏,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最有趣的是——端午的洗龍舟水。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媽媽就帶着表妹。弟弟。還有我一起去洗龍舟水。我們帶上一些乾淨的衣服去換。拿幾條糉子。幾個熟雞蛋。我們來到洗龍舟水的地方,立刻下到水裏不停地嬉戲。打水仗,我用水潑一下你,你用水潑一下我,大家互相潑水。互相玩樂,彼此之間毫不介意地弄溼了身上的衣服,我在一邊非常自傲地說:“你們快來看我學運動員跳水嘢,我學得還差不多吧。媽媽在一邊說:“小心一點。說時遲,那時快,剎那間,我立刻往水裏跳,誰知卻被灌了幾口水,引得表妹跟弟弟哈哈大笑,而我哭笑不得,隨後,媽媽就說:“別玩了,快天黑了,快上來吃個雞蛋吧,吃了個雞蛋就歲歲平安了。

家鄉的風俗真的有很多的花樣,包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每到端午節的那一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糉子映入眼簾,有鹹的。甜的。辣的家鄉的糉子別具風味,任何地方的糉子都不如家鄉糉子呀,我到中山吃過糉子,覺得它根本就不是什麼糉子嘛,哪裏有家鄉糉子的好吃啊,“凡是故鄉明家鄉的糉子令我回味無窮,久久忘懷。

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4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糉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爲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5

媽媽說,我們家鄉的端午節飄滿了糉香加奶香調和出的濃濃的端午味道,獨具草原特色。

每到端午節,除了包紅棗等糉子外,媽媽還包一種奶豆腐糉子,就是把乳黃色的奶豆腐切成丁,拌入糯米中包成糉子,煮熟以後別提多好吃了。

去年聽幼兒園老師講了關於端午節的故事後,我就想,投進江裏的糉子都給魚吃了,那屈原老爺爺吃什麼呢?爺爺會餓壞的。想來想去,我終於想出一個辦法,端午節那天我早早就爬起來,寫了幾張小紙條,上面分別寫着《大魚收》、《屈原爺爺收》,然後把大魚收的紙條貼到紅棗糉子上,把爺爺收的紙條貼到奶豆腐糉子上,拿着糉子拉着媽媽跑到伊敏河邊,用力把糉子投進河裏,我還大聲喊:“屈原老爺爺,收到我的糉子了嗎?”結果左等右等也沒回音,我急得哭起來。媽媽說:“兒子,放心吧 ,屈原爺爺肯定會收到的。晚上做夢他就會告訴你了。”

那天晚上,我果然夢見屈原老爺爺了,他高興的對我說:“孩子,我嚐遍祖國各地的糉子,你們草原的奶豆腐糉子最好吃了,我都沒吃夠!”

今年的端午節就要到了,我要讓媽媽多包幾個奶豆腐糉子送給屈原爺爺,讓他走多遠都忘不了草原的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6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節日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在這個節日裏,有賽龍舟,吃糉子的習俗。俗話說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個地方過端午節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我就說一說我們家鄉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吧。

我還記得去年的端午節,我剛出了家門,就聞到了濃濃的糉子香,牽引着我來到了大街上。當我到了街上的時候,“哇”我不禁喊了出來,看那街上到處都是賣糉子的,我走到了一個賣糉子的小攤上,那裏的糉子有方的,三角形的,長方形的,更奇特的竟然還有球形的,我聽那賣糉子的人吆喝着:“賣糉子了,糯米餡,豬肉餡應有盡有啊!快來買啊,快來買啊!”可謂是處處洋溢“糉子香”啊!

不一會我又到了一個賣小掛飾的小攤,那裏掛着什麼用小棍紮成的小東西,還有那種像玉的小玻璃等等好多好多的。

我又到了小河邊,我最喜歡的就是小河裏的賽龍舟了,我去的時候比賽已經開始了,看那一個個賽手都鼓足了勁啊,衝啊,衝啊!夥伴們都互相協作着,只見那水不斷的飛濺啊,飛濺啊!看那白色的龍舟和那個黃色龍舟到前面了,看到冠軍將會是他們中的一個啊!看那白色龍舟正奮力的向前劃啊,劃啊,那個黃色龍舟也不示弱,揮舞着那個小槳,向前飛啊,終於快到終點了,這時一個黑色龍舟衝上來了,它成了冠軍,真是出乎意料啊!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別有一番情趣吧?我們家鄉的中秋節,春節還有其他節日也是十分好玩的,我想你也會喜歡的,朋友,我歡迎你來我的家鄉!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7

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插上一色的艾葉、菖蒲。聽媽媽說,艾葉、菖蒲的氣味怪異濃郁,可以防蚊驅蟲。

這天,奶奶早早地起來,洗臉淨手,在桌案上供上香爐、燭臺,還擺上三隻盛着糉子的茶碗。我感到很納悶,便站在一旁看個究竟:只見她拈出一束香,點着,雙手合十,嘴裏還唸叨着什麼。接着連鞠了三次躬,才把香插進香爐裏。我問奶奶:“今天爲什麼燒香?”奶奶笑着說:“今天是端午節,是屈原去世的日子,我燒香祭拜祭拜他。”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這時,媽媽喊我吃早飯。我一看,桌上備好了各式口味的糉子:蜜棗的、蛋黃的、花生米的、紅豆的……我挑了一個紅豆的,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又糯又香!我最喜歡吃糉子了,也喜歡看奶奶包糉子。奶奶先挑了兩片又寬又長的糉葉,捲成一個喇叭形狀,然後左手握着卷好的糉葉,右手灌上兩勺米,在中間塞上一顆棗,接着用線繩圍着糉子繞兩圈,打個結,這樣一個可愛的三角小糉子就包好了。我幫奶奶把包好的糉子,小心翼翼地放入鍋裏煮。不一會兒,廚房裏就熱氣騰騰的,瀰漫着糉子的清香味,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下午,我和爸爸去烏巾蕩觀看賽龍舟比賽。嗬!前來觀看比賽的人們把整個烏巾蕩都“包圍”了。一陣鑼鼓喧天,比賽開始了。選手們個個都奮力划槳,河面上頓時激起了無數朵歡樂的浪花。參賽的龍舟,你追我敢,旗鼓相當。我看着一條條乘風破浪的龍舟在河面上飛速地前進,情不自禁地跟着岸邊的人們歡呼着、吶喊着!此時的烏巾蕩成了歡樂的海洋!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我愛家鄉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