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我家鄉清明節作文彙編6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家鄉清明節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我家鄉清明節作文彙編6篇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1

祭祖,是清明節中客家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個儀式通過燒香三拜來紀念已經逝去的親人。

清明節的早上,我還在睡夢中,被一陣陣聲音吵醒,有叫喊聲,有歡笑聲,有狗吠聲。起牀洗漱過後,才發現,原來,大家都在忙着祭祖的準備,有拿着香前往祠堂的,有搬着大批紅鞭炮到祠堂外的平地的。我也像往年一樣幫着爸爸媽媽搬着雞、鴨和酒到失去的親人前面。爺爺奶奶也已經準備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薩,差不多經過兩個多小時,轉眼間已經到了七點半。我們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媽媽前往祠堂,等候族人們的到來。

八點整的時候,族人們陸陸續續的到來了,見面後,大家互相問候,寒暄。年長的長輩們抱抱這個小孩,摸摸那個小孩的頭,所有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裏,個個都笑逐顏開。在外工作的人都說些吉祥祝福的話語;握着長輩的手噓寒問暖,祝福老人;同輩們見面後,相互問候,過去一年的狀況,並祝福來年好兆頭。

八點四十分整,經過了長時間的祝福,族裏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聲準備祭祖,青壯年們點燃大燭大香,將點燃的大香恭敬地交給族老們,媳婦們將幾大把小香點燃後,分別交給每一個人。族老們站在第一排,下一輩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孫輩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後邊站着的便是媳婦們和女兒們。八點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聲喊道:“大年三十,祭祖開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

香。”三旬上香後,族老們上酒上茶,媳婦們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接着,媳婦們和女輩們忙着燒紙錢給祖宗,媽媽立刻把我叫到跟前說:“兒子,去燒紙錢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污漬烤掉。”青壯年們捧着幾十盒鞭炮到祠堂平地掛好,等到紙錢燒完後,大夥們就接連着幾十盒鞭炮陸續點燃,噼噼啪啪震天響,那仗勢猶如排山倒海,氣貫如虹。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歡樂的喜慶的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期待着來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隆重而傳統的祭拜儀式,寄託着人們對祖宗的掛念和感恩,通過這次祭祖儀式讓我領悟了客家人的勤勞、團結和互助。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2

清晨,走出寢室就感到一陣冷風撲面而來,即使裹緊了衣服卻還是能感受到絲絲寒意。我皺了皺眉,昨日不還是豔陽高照嗎,怎麼今天就又如此寒冷?哦,今天是清明節,老天也在以這種方式紀念那些已經離去的人嗎?但願等會兒放學時不會這樣吧。好不容易盼來幾天假期,希望天公作美。

清明時節雨

“嘩啦啦,嘩啦啦……”正在上課的我們突然聽到窗外有異響,只見大顆大顆的`雨滴砸向地面,濺起陣陣塵土。雨下得很急,不一會兒就由雨滴變成了雨簾,既而又變成了雨柱。暴雨夾着狂風,操場邊的那幾棵樹東倒西歪,到處是門窗被吹得啪啪作響……坐在窗戶邊的同學手忙腳亂地把教室的窗戶都關好,外面的聲音小一點了,可是還是有很大動靜。不知爲何,總讓我覺得似乎是有人在撕心裂肺地哭泣一般,也許是我的錯覺吧。

這節課下了我們就要放假,這雨,來得真不是時候。

一會兒,爸爸來接我了,路上的人很多,十分擁擠,卻又出奇的安靜。空氣中好像有什麼東西把人羣壓着一樣,平時放假時的那些歡笑聲都沒有了。爸爸也沒說話,只是緊緊摟住我艱難地向前走着,我緊緊握住手裏的傘,生怕稍不留神,就會被吹跑了。

清明節,是一定要下雨的吧?遠在唐朝的杜牧就已經爲我們播報了天氣預報。只是,今天這雨,是不是太猛烈了點兒?

人心自愁思

放假的第二天,爸爸帶我去掃墓。我不清楚墓中是什麼人,只見爸爸臉色沉重,還揹着我抹去了臉上的淚水。我沒有哭,卻感覺心口堵着什麼東西一般,喘不上氣來。我靜靜地站在墓前,心中更是五味雜陳。我將事先準備的白菊花放在墓前,我想:這個墓裏的人是不是也曾經像這束白菊花一樣璀璨綻放?這朵白菊花一定也會像墓裏的這個人一樣最終凋零吧?生命,到底是什麼呢?我在心中默默祝福這個人在天國一切安好,願這朵白菊花,能夠陪伴他,給他帶來些許慰藉吧。

看着墓地來來往往祭奠親人的人們,我不禁想起孟浩然的詩:“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是啊,清明節,這是一個引人憂愁思念的節日。

梨花正清明

掃墓回來,天氣放晴了。爸爸說:“難得有個假期,天氣又好,我帶你去踏青怎麼樣?”我興奮地點了點頭。我跟爸爸來到郊外,走在鋪滿鵝卵石的小路上,路旁的樹格外綠,可能是經過了雨水的洗滌吧,空氣中都有一種綠葉的清香,還摻雜了一股淡淡的花香。彷彿跟剛剛悲悽的世界不是同一個世界一般。我腳下的小草更是綠得清亮,可以說任何一個畫家都無法調出這種綠。遠處有一條小溪像一條緞帶一樣鋪在草地上,溫潤順滑。幾棵柳樹搖着它那漂亮的綠色長髮,對着夥伴們炫燿。

聽着“沙沙”的雨聲,看着動人的景色,心情也變得好了起來。我不禁大聲說道:“爸爸,我想起一首詩!”爸爸笑着摸摸我的頭:“什麼詩啊?”“梨花風起正清明……”還沒來得及說下半句,就聽爸爸說道:“遊子尋春半出城。”我不由伸出右手,爸爸也快速伸出右手,只聽一聲清脆的擊掌聲響起,看來,父女倆的默契,一直在。

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緬懷已經逝去的親人,更要珍惜現在的親人,纔不會讓自己留下遺憾!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3

清明節的前一天,父親到學校接我回老家做清明,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的開車回老家。

清早我們到姑奶家,她家是小賣部,我們在她家買了清明用的紙錢人民幣就像真的一樣。串錢是圓圓的如同一個個小卡片。我們還買了很多鞭炮,買好了東西我們就去吃午飯。

吃過午飯我們回到了村子父親把紙錢一張一張的訊開,奶奶和姑奶用籮筐把串錢全抖開,裝在了竹籃子裏,我跑過去看了一眼可真多啊!

我們穿上靴子小心翼翼地走在田埂上,鄉下那田埂可小了,走在上面一搖一晃的就像一隻鴨子在跳舞。我們終於走到了墳墓前。

父親拿了綵帶一樣的東西出來,掛在墳墓上,父親把各種各樣的紙錢堆在一起就像一座小山系的。弟弟把火點燃了,那煙冉冉上升。我們看着一張張紙錢快要燒完了。我們就嗑了三個響頭,姑奶說:“這時只要在心裏許願,就一定會實現。”我在心裏默默許願要好好讀書,越來越聰明。

然後父親把鞭炮掛在樹枝上,點燃了、霹靂劈啪,煙花五彩繽紛的在空中散開就像仙女一樣在空中飛舞。我們又來到了另外一座山上,來的墳墓前,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父親叫我快拿綵帶一樣的東西,掛在上面。

父親把那一堆堆紙錢點燃了,我們急忙做完了。還是照樣嗑了三個響頭,我還是在心裏默默許願,這次我想讓自己越來越漂亮。然後看着弟弟也在默默的唸叨,大概也是在想讓自己學習有進步吧!

父親走過來說:“清明節是我們後輩紀念祖先,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傳統的節日。”

這一天下來我忙的既開心又累。在一串串的鞭炮聲中我們做完了清明。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六,我父親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母親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父親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爲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

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父親母親,我父親母親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裏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

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着父親母親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麼話,我的父親母親在說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纔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

最後,我父親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裏,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着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父親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說:“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嚐了一口,我覺得不好吃,可是我還是吃了下去,因爲我相信父親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家鄉的空氣裏到處都瀰漫着春天的氣息,殘冬的痕跡一掃而光,春天將五彩繽紛的顏料四處潑灑,追求着鮮豔與俏麗。萬物和祥生動。風柔了,燕來了,花兒笑了,河水漲了,蛙鳴叫了。我分明感覺到了春天婀娜多姿的俏姑娘在向我們走進。清明正在走近。不知從何時起清明節已經成爲家鄉的象徵。記憶裏,小雨朦朧中的我牽着父母的手去到很遠的山裏掃墓,那時的小雨下得和人們的心情一樣沉重。我們腳下踏着的這塊泥土,他們很滋潤肥沃,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樹木,我同大伯他們一起來到奶奶的墳前,最後一項是祈禱,我也不知道爸爸嘴裏唸叨的究竟是什麼,於是我也只是說了幾句簡單的話。我默默祈禱着:老外婆,希望你能保佑我們全家健健康康。我看到了火焰在我眼裏冒出了慈祥與安寧,老外婆,您聽見了我的心聲了嗎?天空下起的小雨,我的眼睛也有些朦朧,似乎想讓淚和雨滴一起融入這片地中。接着,爸爸便拿出了一些食物,供奉上。然後又拿出掃帚,掃了掃墳邊的樹葉和枯草,最終,我們磕了幾個頭便回家了,我有些不捨:老外婆,我想您了,您在另一個世界過得還好嗎?。

祭祀完後,我們就回家了。到家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家鄉清明節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已經悄悄地來到,清明,一個令人懷念的日子。這個時節,萬物祥和而生動。漫山遍野的花,紅的、粉的、白的、紫的花開得十分鮮豔 ,彷彿要把積了一冬的能量都釋放出來,就好像這些花兒也懂得思念。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我們家每年團聚和掃墓的日子。無論有多麼繁忙,我的家人都紛紛從四面八方趕回來掃墓。清明年年有,年年盡不同。人們的觀念在更新,生活的品質在提升,唯一不變的是緬懷先人之情。清明祭祀的可喜變化,亦讓人欣慰。

要是在以前,家人只能夠徒步祭祀,特別辛苦。在祭祀的時候人們總是用一把火就把墓地旁邊的野草燒盡,因此常出現“野火燒不盡”之滾滾濃煙景象,還會引起火災事故,另外,有些人爲了不走冤枉路,還會在街頭路邊燒紙,弄得到處都是灰燼。可如今,農村人都騎上了摩托車,甚至開小車的也不在少數,大家祭祀出行方式越來越輕鬆。

而今,文明祭祀之風興起,人們過清明節不再是單一掃墓的方式,儘管在農村還沒有興起城市裏提倡的網上拜祭先人,但已經少了放鞭炮,少了焚香味,多了鮮花,多了現代氣息,部分農村人已然在用實際行動來詮釋文明祭祀新風。人們在祭祀的時候都懂得防火了,走的時候更會仔細清理火種。

清明節淵源於掃墓祭祖的習俗,祖先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享有神聖而崇高的地位。清明節祭祖,其中蘊涵着我們民族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懷祭逝去卻永存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