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由的優秀作文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格高,若爲自由故,一切皆可拋。

關於自由的優秀作文

自由,這個千古命題,多少人探討;自由,這個終極需求,無數人追逐。

從方圓的角度講,內圓外方認爲,內圓能夠包容萬物,各種矛盾的東西在內心都能夠融合或和諧相處,外方可以堅持自己的思想,實現自己的抱負。這固然不失是一種自由,可以效仿。反之,外圓內方又如何呢?

也許有些人會從外表處世圓滑,爲達到自己的內心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去看,從而大加批判,或者認爲這樣的人雖聰明但這樣的活着卻很累很不自由,從而不去欣賞。毫無疑問,他們可以舉出很多的例證加以說明。

但是,我認爲,外圓中的圓,應該是一種變,一種通達,因此,它需要的是從心所欲,內方是一種恆,一種守一,它堅持的是不逾距。

再看一個成語,處變不驚,處變是一種外圓的體現,不驚是因爲內心有方。

從心所欲,不逾矩,是一種自由,一種天人合一的自由。從心所欲,不是說什麼事情都可以爲所欲爲,“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發泄自己的慾望;不逾距,不能人云亦云,自由是要受到法律、道德和社會隱藏規則的約束。從心所欲,一種超脫也是世俗的思維,世俗終將成爲一種超脫的理念;不逾距,是一種自我、自然和社會的通融。

孔子說,人到七十方能從心所欲,不逾距。但是,等到七十才能透徹的話,或者到了七十都對自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的話,那太晚了。人生苦短,我們可以從小就樹立這種自由的信念,培育對它的修養,並不斷的實踐這個信念,昇華這個修養,在少年、青年或者中年就感受自由的'真諦。對於這一點,我比較同意于丹教授關於解讀《論語》之人生之道的觀點。

翹首現代,在以加速度運轉的社會中,面對紛繁複雜的關係和事情,人們不免帶有一些浮躁的心理和功利的思想,被世俗所困,以至於不自由的活着。然而,我們需要的不是浮躁,浮躁根本無濟於事,相反,我們有理由不更早的領悟自由嗎?用內心的信念和修養去點醒我們矇昧的眼睛和酸楚的心靈。把自由的內涵涵蓋在心中,把自由的外延延伸於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