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追求真善美的作文

  追求真善美

關於追求真善美的作文

————讀《復活》有感

《復活》這本書是偉大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在十九世紀末所作的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長篇小說。其內容不但揭露了官僚機構的橫暴,而且撕下了官辦教會的“慈善”面紗,暴露了神甫麻醉人民的騙局,也因爲這樣的世態,纔會出現下面這段真實而又動人的故事

書中的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一開始是一個熱愛生活,喜歡純樸,滿懷希望的青年人,而後的他爲什麼變得墮落,充滿獸性且對自己心存懷疑呢?相信看完《復活》一書,你便會明白。

涅赫柳多夫之所以變成這樣,是因爲周圍的一切全然撲滅了他別有所求的呼聲,他屈服了,他寧可相信別人也不相信自己。儘管他對以前做過的事會羞愧,會懺悔,也會彌補,但是孤立的他還是相信了衆人。

他引誘了他姑母家的婢女瑪絲洛娃,也就是本書的女主人公,在被引誘之後,他拋棄了她,而瑪絲洛娃也因此被趕出了家門,從此過上了放蕩不羈的生活,也因而淪落到了被人誣賴成殺人犯的地步。當涅赫柳多夫看到瑪絲洛娃是因爲自己才變成這樣的時後,原本壓在心底那別有所求的呼聲被再一次勾起,他知道瑪絲洛娃是冤枉的,因而他決定幫助她恢復清白。爲了幫助瑪絲洛娃,涅赫柳多夫四處奔走,到處伸冤,但最終上訴還是失敗了,瑪絲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亞流放,涅赫柳多夫就陪着她一起,涅赫柳多夫的行爲感動了瑪絲洛娃,使得她再一次愛上了他,但善良的瑪絲洛娃因爲不想損壞涅赫柳多夫的地位和名譽,她忍着痛拒絕和涅赫柳多夫結婚而同一位“革命者”結合。故事的結局是悽美的,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和女主人公瑪絲洛娃並沒有在一起,但是他們都達到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復活”。

看完此書,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憾了。我開始明白:人不僅僅要活着,而且還要追求真善美。

  尋找真善美

獨自漫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思索着:真善美是什麼?絞盡腦汁後,依舊沒有答案,於是我插上尋找的翅膀,去尋找真善美。

揮舞着翅膀我充滿疑惑和期待來到了空軍某場站上空想找到人間的真善美。

煙籠大地,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他有二十二年得飛行生涯,可命運只給他十六秒!他是一名軍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

在十六秒得時間裏,他放棄跳傘,放棄生的機會,換來了航線下方村莊和百姓的安全。在十六秒的時間裏,他用生命譜寫了人民軍隊愛人們的有沒讚歌。

十六秒雖然只是一瞬間,但這十六秒卻會永恆地定格在人們得心中。看到這裏,我不禁流下了眼淚。李劍英,當代英雄。在這,我找到了人性的真善美。

擦乾眼淚,將剛剛尋找到得這份真善美裝入心中。我又飛到了一片稻田的上方。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時,已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是,卻任專注于田疇。淡薄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都遠離飢餓。從田野重重稻浪中走來的袁隆平,是一代科學大師,也是一座精神富礦。他以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專業素養與道德操守、事業追求與社會責任,祖國情結與世界胸懷完美結合的風範,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

帶着對袁教授的敬意,我留下了感動的淚水。功成名就,卻從不追求利益的回報,只爲自己最初的夢想和對世界人民的無疆大愛。

當我看到這一切後,我不禁舒了口氣,放下了自己懸着的心。在商品經濟如此發達的社會,當人們都在互相譴責各自的道德素養在不斷下降,並且對中國的未來充滿擔心時,我看到了諸如李劍英、袁隆平這樣的大愛之人,讓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生活中其實真的並不缺乏美,只是缺乏發現沒的眼前。當我尋找到了身邊的真善美后,我想以後要是我碰到摔倒的老人時,我將一定會把他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