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高考作文欣賞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優秀高考作文欣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優秀高考作文欣賞

作文題1:說紐帶

紐帶是能夠起聯繫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彙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發展、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都需要紐帶。請以“說紐帶”爲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名師表示,“說紐帶”的議論文實際上是談人與國家、社會、歷史、文化的聯繫,考生應當抓住紐帶指向的“聯繫”這一關鍵點,找準一個主題切入論述。考生可以分層次整理自己的論述過程,按照分論點逐一展開,從時間或空間線索上安排文章設計。也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子,對有聯繫和沒有聯繫兩方面作用進行論述,最終歸結到自己的結論上來。

教師稱,整篇文章要注意邏輯連貫性,觀點明確,論證過程清晰,並且能夠首尾呼應。紐帶的話題給考生提供了一個明確的線索,要注意將立意點落腳到文化、歷史和哲學的高度,不要就事論事,要始終把“人”作爲作文立意的落腳點。

高考作文範文

合作才能共贏的道理,如今可謂人所共知,但人類掌握這個道理,卻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小到人際間的往來,大到文明間的交融,紐帶關係始終是無法割裂的,它也在歷史的演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國家還沒有產生的時候,他認爲人類的網絡已經開始編織,其渠道便是語言。遠古先民通過交談、信息和物品的交換,實現了羣體間最古老的交往與互相影響,美國曆史學家麥克尼爾稱其爲“第一個世界性的網絡”。人類從走出非洲開始,儘管在征服新的土地的過程中喪失了對古老起源的記憶,但相似的生活方式和一定區域內的密切往來,讓我們的祖先懂得了合作的必要性,也意識到了合作中競爭乃至衝突對自身帶來的影響。

數千年以來,文明間的融合讓各自“一榮俱榮”。“條條大路通羅馬”,當羅馬帝國將地中海包攬爲“內湖”的時候,歐洲文明開始了第一次交融,同時也孕育出內在的多元性。當大漢使者張騫第一次踏上西域的土地時,中華文明的影響力也開始超越中原,在中亞、西亞乃至更開闊的世界舞臺上發揮影響力。即使如東晉十六國、蒙元時期,客觀上也起到了通聯諸國、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作用。更不必說,鄭和的大名船隊駛向浩瀚無際的大海,將中華的威名和富裕播撒到了南洋、印度洋,文明的紐帶接住和平的商貿活動愈發緊密。

然而,思考歷史,不只是爲了記錄過往,更在於反思當下與想象未來。不言而喻,人類文明的確在不斷進步,其依賴的便是這張不斷擴充而又不斷更新的大網,它將人與人、國家與國家、文明與文明連接起來。但在有的時候,只有歷經教訓,人們才知道若利用不好紐帶關係,也會造成歷史的創傷。正如在哥倫布踏上新大陸第一片土地時,他沒意識到眼前陌生的土著與他有着共同的祖先,在經歷血與火的殺戮後,人們才更向往和平,深知聯手合作的收益勝過零和式火併。

紐帶關聯的雙方,只有在雙方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才更穩固,這符合當代經濟學的邏輯。但並不是所有的關聯都要服膺於資本,更具人道情懷的關聯往往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不論是拯救非洲疫病患者和饑荒罹難,還是在印度洋海嘯、海底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帶來的戕害裏救援傷者,聯合國維和部隊都在第一線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對於國內的經濟落後地區,也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展開定點支援與精準扶貧。這樣的紐帶關係是血濃於水的情誼,強者幫助暫時的弱者,符合的是人道的邏輯,折射的是紐帶關聯中人性的光輝。

進而言之,歷史的進程從來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不論西方學者愛講的“世界是平的”還是“歷史終結論”能否繼續維繫,從長遠來看,全球化的趨勢與合作一體化的浪潮不可逆轉。而關聯緊密後,風險的傳播也會更快、影響更大,這就需要人們在合作共享的同時,共同擔起責任和義務,協力地域可能存在的挑戰與風險,盡力維繫和睦的紐帶關係,這纔是紐帶關聯造福人類的關鍵所繫。

作文題2:24小時共享書店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某書店開啓24小時經營模式。兩年來,每到深夜,當大部分顧客離去,有一些人卻走進書店。他們中有喜歡夜讀的市民,有自習的大學生,有外來務工人員,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書店從來不驅趕任何人,工作人員說:“有些人經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她們只要來看書,哪怕只看一頁、只看一行,都是我們的讀者;甚至有的人只是進來休息,我們也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高考作文範文

讀書,是中國人自古以來不容否認的大事。

首先要有空間。最好是在專門的書房,書房不求大,但求有一張寬敞的書桌,一排頂到天花板的書架。然而,苦於房價居高等顯而易見的理由,當今中國家庭少有專門的書房,哪怕中產者有多餘的房間,也寧可裝修成影音室。

其次要有儀式感。上香叩拜沐浴更衣,自是延續至今的風俗。“葛優躺”在沙發上亂翻書,在很多人眼裏是不算讀書的。子曰,敬神如神在,每一個書生都要想象背後有一把先生的鞭子伺候,不正襟危坐、挺直腰桿,就是辱沒先人。

再次要有選擇。高考前翻幾本武俠玄幻小說,會被視爲不務正業;大學圖書館裏不攤開幾本“考研”“公考”習題,就好像對不住同學們拼搏未來的肅穆。選擇書還要看場合,在咖啡館裏撩妹,擺本米蘭·昆德拉或是村上春樹已經過時了,最好請出奈保爾和帕慕克加持。

對書的崇拜浸淫許久,以至於書成了一種象徵物。所謂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無非是人們書崇拜的全方位表達。世上哪有那麼多書可讀?人生豈能只憑讀書度日?

因爲讀書茲事體大,所以生髮出各類想象。書不僅用於傳播知識和信息,還有教化人心的絕妙功效。除了一介武夫秦始皇,歷朝皇帝老兒多愛書,有了書纔有了統治,有了對異端理直氣壯的驅逐法條。在這裏,書染上了濃厚的比喻色彩。要我說,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所思所想,都要端着本厚厚的字典查一查、翻一翻,考證個源源本本,這人生過得未免也太無趣些了!

書崇拜究竟引領文明進步,還是一條封閉、醜惡的裹腳布,是一個不得不考量的問題。書固然可以是文化的載體,也可能是文明的絆腳石。就在天朝上國的冬烘先生們還糾結於古今之辯時,歐美人輕而易舉地用堅船利炮撞開了腐朽的關門。百無一用是書生,恰恰是對書本最大的諷刺。遇事第一反應就是書上怎麼說的,也許討個聰明,也可能一頭碰壁。還是偉人說得好,歷史是由人民書寫的。

目不識丁,難免被譏誚爲粗俗;凡事只會翻書,則被責罵爲書呆子。過度的書崇拜給文明留下了一道傷疤,那就是缺乏開天闢地的蠻性。太多的古人云、賢者說,不過是文明的累贅和堆積。很多人一輩子看了許多書卻寫不出一本書,就因爲自我表達和創造的失語。把一切文明都歸結於書,是武斷和淺陋的。除了靜態的閱讀,人還有荷爾蒙,有路邊的野花,有天上劃過的流星,這些未必不比象形文字和羅馬字母更美好。

生而爲人,要讀的書雖然不少,卻也沒有那麼多。除了基本的倫理綱常、法條政令,把自己專業的書吃透,已經很不容易。尤其要警惕的是,把一切行爲準則都比喻爲“讀書”的三觀。很多問題不是由“書”來解決的,書也終究自我證實,一次又一次無力地從人與世事的較量中敗下陣來。端起來讀書,固然可愛;拋開書遊戲,也不見得可恨與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