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你而不同》讀後感作文欣賞

《世界因你而不同》讀後感一

看過這本書後心中竟久久不能平靜。

《世界因你而不同》讀後感作文欣賞

開始並不喜歡看這本書到後來喜歡上這本書,能吸引我的不光是平實的敘述,而且據我所知這是李開復唯一的一本自傳,書的字裏行間,是歲月流逝中沉澱下來的寶貴的人生智慧和職場經驗。敘述他如何從一個搗蛋的"小皇帝",11歲的"留學生",XXX的大學同學,26歲的副教授,33歲的蘋果副總裁,谷歌中國的創始人,走向全球化的職業經理人,成爲員工們喜愛的開復總裁,成爲學生們尊敬的開復導師。他有着太多傳奇的經歷,爲了他,兩家最大的IT公司對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選擇,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透過這本自傳,李開復真誠講述了他鮮爲人知的成長史、風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燭照人生的心靈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親歷的蘋果、微軟、谷歌等IT巨頭風雲變幻的內幕。娓娓道來,字字珠璣。抓住一切去探尋生命的意義,總有一天,世界將因你不同。

國外一些傳奇的人物,大都來自名牌大學,凡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份漂亮的簡歷。華人中凡獲得諾貝爾獎的,也是如此,接受了國外大學的教育,所以他們的思維方式與大陸人們有所不同,故國人頭腦不比國外差,只是環境造就了英才。李開復先生,一位傳奇的人物,一個爲夢想而活的人。記得他的父親對他說過一句話:以後一定要爲中國做點貢獻。父親的"中華之戀"深深地影響着他以後的生活。

開復老師對中國的赤子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這些年,開復老師對中國教育的貢獻,對大學生的幫助我們都看在眼裏。所以讀到開復老師在官司中受到的那些懷疑與不公正言語的抨擊時會覺得特別氣憤,當然堅強的開復老師最終還是把一切都挺過去了。在書的最後,我知道開復老師曾有一個夢想,想在國內籌辦一所學校,但最終沒有成功。我知道這將會是他心中的遺憾。也知道他是真心想幫助大學生,想爲中國的教育做些事業。

在我看來,大刀闊斧的教育改革是不能僅靠一所出色的大學就能帶動。其實一直以來不乏成功教育模式的典範。美國大學的民主,開放,自由國人都看在眼裏,也知道美國的大學在世界的排名一直佔前列。而在國內,也有北大清華這類名牌大學的領頭羊。但是縱觀中國的教育還是不容樂觀。我認爲,中國的教育還是跟中國的國情,老師父母等一系列問題有關的。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世界因你而不同,同樣的,世界也會因爲我而不同。我會努力的,和開復老師一樣。

路,一直在。

《世界因你而不同》讀後感二

"我相信,只要從心開始,每一個選擇背後,都隱藏着一片新的世界,當一個機遇來臨,只要正確評估自己的潛能,融入對人生的理解,就能獲得這片新的'世界。"翻開書,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

什麼時候開始,我在被迫的選擇;又是什麼時候開始,面對選擇,我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和方向。小時候那些比較重要的並對短期內有一定規劃的選擇似乎都被家人"選"了,再大一點,想做什麼能做什麼要做什麼,似乎也在按照父母的期待進行着。如今,是考研,是工作還是出國,是選一個喜歡的專業去鑽研還是去做一份安穩的工作,很少在大事上有選擇機會的我們似乎有點迷茫。這些或許就是二十歲的我們面臨的最大的困惑吧。

不和別人比,只需要靜下來和自己交流,傾聽自己內心的想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麼問題來了,我該從哪尋找並堅定地做一件家人、同學、老師不太看好的事情呢?從"鐵人"李開復的經歷上,二十歲的他就是一個很有信念的很能獨立思考的學生,縱使面臨比我們更大的挑戰,他心中會有一個"相信內心向往更好"的堅定信念。那麼,對於現在有點迷茫,有點猶豫,有點擔心卻還仍有希望的小青年來說,是不是審視一下自己的信念,審視一下自己的堅定程度呢?

"95後"的我們如今已進入二十的行列,我們生活在與上一輩不同的社會環境下,在日益更新的科技大時代下,我們究竟要怎麼做才能不枉青春,才能在三十歲、四十歲時擔當起家的重任?我這樣悄悄問自己,問自己加入沒有上一輩對我的成長規劃,我又會如何選擇、如何走未來的路呢?

雖然目前沒有十分清晰的方向,但是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靜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瞭解自己適合什麼,喜歡什麼,會有多少的熱情投入到選擇的方向上。儘管自身沒有李開復的水平和能力,但是從他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動力推着自己向自己想要成爲更好的那個自己發展。

所以,還有什麼好擔心好迷茫呢?聽聽自己的內心怎麼說吧。也請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提高各種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堅定不移的走下去,走向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