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反思的作文四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反思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反思的作文四篇

反思的作文 篇1

一次在指導學生根據一副漫畫《啄木鳥與伐木人》進行習作時,根據這類學生以往說不生動,講不具體的問題,我打破了說圖意——談想像——編故事這種只運用單方面智能的教學形式, 變單一智能爲多元智能,讓學生通過說——演——編——改的方式來構思故事:

首先——說。師:請你根據圖上畫的人物、物件、環境特點等基本要素,理解圖畫的大致意思。然後在小組內合作討論,說出故事大致內容、脈絡是怎樣的。

學生交流,小組討論後,指名獨立彙報。

學生甲:這幅圖是一幅諷刺亂砍伐樹木現象的漫畫。圖上畫了一個點着煙的男人在揮着斧頭用力地砍伐樹木,而一隻啄木鳥則對這男人的頭啄“害蟲”,邊啄邊說:“這段木頭裏一定有蟲……”

學生乙:這幅圖描繪了在森林裏,一個伐木人正在不停地砍伐一棵枝葉茂密、生機勃勃的大樹,也許是他的這種行爲引起了人們的公憤,畫家故意把這個人的頭部畫成了木頭的樣子,連啄木鳥也飛來對着他的“木頭腦袋”狠狠地啄起來,還邊啄邊唸叨:“這段木頭一定有蟲……”

至此,學生在憑單一的視覺接觸這幅圖畫之後,所能講出的就只是一些大體的、籠統的印象,爲了讓學生把這個故事豐富完整地表現出來,我藉助了多元智能理論多種智能協調發揮,互相促進的理念,引導學生通過發揮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來幫助其更高效地完成漫畫故事的表述。

第二步——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排演,通過有形有聲的表演再現出故事中人物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即人物的對話、動作,豐富了故事內容。第三步——編。當學生面向全班演出故事時,我根據學生容易漏掉的內容,提醒學生對故事進行再創造,把自己的想像演出來,如當時的天氣是怎樣的?砍樹人的心態是怎樣的?他詭計得逞後的心理又是怎樣的?啄木鳥說這句話時動作的力度怎樣?心情怎樣?等等。甚至提示學生,再修改時也可以邊演邊改。本來在說故事時只能說出寥寥幾句的學生,卻通過這動起來演的過程,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人物的對話、動作、心理變化等細節一一生動地表現出來,因此接下來這些學生動筆寫出的習作,也做到了內容充實、語句生動,把故事的精彩之處表現了出來。

反思的作文 篇2

習作評改應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樑,也是學生通過多種反饋對自己的文章作出較爲正確審視的一個過程。因此,習作評改的方式應是開放的,多樣的。師評師改,自評自改,互評互改……都應隨機採用。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和諧開放的評改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評改的機會。

我認爲,作文的評改是作文練習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它不僅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文章中的優點和不足,同時可以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使他們逐步懂得“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道理。現在就習作評改談談幾點做法和體會。

在作文教學中,按常規,每次作文要隔十天半月後纔講評,這樣的間隔顯然太久。學生渴望瞭解習作成果的熱情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日漸冷淡,甚至於時過境遷,拋之腦後。爲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習作熱情,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要把握點評的火候。習作課上,針對學生表達出來的成功、困惑之處,教師要隨問隨答,評寫交替,做學生習作的引路人、幫助者。

葉聖陶說:“學生作文裏任何一點可取的地方,都應找出來,肯定他的想法和寫法。”學生自我表現意識強,寫作起步時的成功,哪怕是極微小的一點,也對於他們未來的寫作心態產生着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因此,教師在批閱學生作文時,要盡力找出每個學生,特別是後進生作文中寫得較好的地方,給學生一點寫作的精神支持。

我在批閱學生的作文時,發現好詞好句,用紅圈標出,用眉批加以肯定、鼓勵。有的學生正確地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詞語。如“我一下子緊張起來,屏息聽着。”“我喜出望外地接到了外婆給我寄來的六一節禮物。”我就寫上“能正確地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詞語,很好!”有的學生恰當地運用比喻句。如“我有時形容詞用得太多,就像小姑娘頭上戴了太多的蝴蝶結。”我就眉批“比喻恰當。”有的學生看圖作文觀察得很仔細,想象很豐富;還有的學生開頭和結尾寫得很好,突出文章中心,富有童趣的語言描寫,我都用眉批加以肯定和鼓勵,讓他們看到自己作文的成績,從而提高寫作興趣。

我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發現優秀作文,就會在全班朗讀。在朗讀作文的過程中,學生知道教師重視作文訓練而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寫出這篇作文的學生,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而更加勤奮。其他的學生則心神嚮往之。例如,有一次記事作文的訓練中,其中有一篇寫的是本班的一位學生腳扭傷了,另外一位學生經常扶他上下樓梯,幫他盛飯……許多感人的事蹟,同學們爲之震撼。通過對作文的評改,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同時也更加關注生活,感受身邊小事,表情達意。

反思的作文 篇3

從事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厭煩寫作文的現象非常普遍。造成厭煩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但分析起來,根本原因還在教師身上。教師學是否高、藝是否精、業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責任心是否強?往往就決定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的方向和程度。爲此,解決學生的厭煩心理,首先要從教師入手。

(一)敬業精業,授課精彩。要努力認真鑽研教材,精心構思、設計課堂環節,力爭每一堂課都是精品。讓學生感到聽老師講析作文或課文就是一種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來感染和引導學生。精湛的藝術,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這種氛圍中逐漸萌發對文學、對寫作的興趣。

(二)教師下水,現身說法。身教勝於言教。教師的一舉一動,比千言萬語還要有說服力和感召力。長期的作文教學中,凡是要求學生寫的作文,我都堅持與學生同題寫作,平等研討,共同修改。本人的寫作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在省級、市級各家報紙、雜誌發表詩歌、散文、消息、通訊百餘篇。更重要的是,我的這種做法使學生感到寫作不再那麼難,作家也不是高不可攀。“作文其實就是寫身邊的人和事,抒發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好的作文必須要有獨到的思想和藝術見解。”學生對作文一旦有了全新的認識,就會徹底打消畏難、厭煩心理。

(三)典型引導,正面鼓勵。對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不說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自信心的話;不做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自信心的事。堅持多從學生的作文中找評析範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獨到之處,力爭每學期絕大多數學生的作文都有被選做範文的機會。同時,注意在學生中培養寫作愛好者。本人所教學生中有多名在省、市級中學生徵文競賽活動中獲得一、二、三等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的寫作成就鼓舞了其他學生的寫作熱情,許多學生紛紛表示,

也許將來我也能成爲一名作家。繼而實現了教師教得順手,學生學得輕鬆的喜人局面。

總之,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對語文教師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全面。需要教師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更要有對教育事業、對學生赤誠的愛。很難想象,一個對現實生活冷漠、對學生漠不關心的教師會寫出情真意切的作品,會培養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質的人才!

反思的作文 篇4

一、現狀分析

1.作文教學無計劃。作文教學歷來是整個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它不僅與閱讀互爲雙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顯爲一個人的語文素質。但目前我們的作文教學不僅無標無序,且作文題重複又重複,千人一腔,給學生的語言表達、情感體驗和人格養成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教師沒有一個寫作教學的系統計劃,學生沒有一個寫作提高的漸遞梯度。具體表現爲:(1)走馬觀花。即寫作訓練跟着閱讀教學亦步亦趨,學什麼課文,寫什麼作文。例如:初一第一冊第一單元是寫景狀物散文,學了課文之後便讓學生以景物爲描寫對象,或即景生情,或託物言志。若作爲單項訓練未嘗不可,但如果是爲了配合閱讀教學而置學生的寫作現狀而不顧,則勞而無功。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寫什麼丟什麼,走馬觀花,過目即忘。(2)沒有過渡。在作文訓練之初教師便把全套本領、所有要求全方位下放,在學生根本未曾達到應有水平時卻以高標準、嚴要求來強化作文教學,以期學生一步登天,寫出十全十美的作文來。例如:初一第一學期,根據學生實際,作文教學應從基本功練起,即書寫規範,標點、格式正確,完整地記敘一件事等。而我們的第一次作文課便將審題、立意、選材、構思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第一次考場作文便將“生動形象”、 “議論抒情”、 “點題扣題”作爲評分標準,在此情況下,學生對寫作的畏難情緒與日俱增,難怪有的學生哀嘆:我上小學時好歹寫一篇作文就能獲獎,到中學我費半天勁也得不了高分。這種沒有過渡的作文教學,大大挫傷了學生的寫作信心,造成初一講審題、立意選材,到了初二初三還是講這一套,學生聽煩了,老師講膩了,而成效甚微。

2.作文教學與學生實際脫節。教師本身因爲對作文教學缺乏應有的熱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學生缺乏寫作的熱情而怕寫作文。這種情況表現在作文教學的四個環節中(命題、指導、批改、講評)。由於無計劃,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該上作文課了,臨去教室的前幾分鐘還沒想出一個合適的作文題目,直到走進教室才擠出一個題目來。這樣的命題根本談不上符合學生實際、有真情實感。其結果,或老調重彈,或曲高和寡,學生望題生厭,望題生畏,哪裏還有寫作的興趣?接下來的作文指導則是簡單化、庸俗化、套式化,引而不發,疏而不通,越指導,學生的寫作越僵化,長此以往,將學生的一點點靈氣全磨滅了。再說批改:一是習慣於精批細改,勞而無功,大多數學生根本不關心評語,只看一眼分數便罷。

那是因爲老師的評語從小學到中學全是一套話。二是批改拖沓,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學生自己寫的什麼都快忘光了。批改之所以出現這些現象,原因在於教師的教學觀念導致批改方式僵化,教師獨攬批改大權。講評隨便,無針對性,藥到病不除,儘管學生作文寫了不少,但寫作水平提高卻不快。

3.作文與閱讀、生活脫節。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的寫作教學常常與生活脫節,作文不能真實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爲作文題材,學生既沒有豐富的詞彙,又不熟悉多樣的題材,作文時文思枯竭,硬擠強湊,自然文不成篇。其次,讀與寫分離,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脫節,讀不能很好地爲寫服務,寫作也無法促進閱讀。

二、採取對策

對於上述現狀,談幾點思考和建議。

1.制定作文教學計劃。計劃必須符合學生的寫作實際,又要符合不同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所定計劃要確保學生通過主觀努力客觀上行得通,不能成爲學生的障礙。計劃要細緻、明確,哪個學段應掌握哪些寫作要領,必須達到怎樣的寫作水準,可以運用的表達方式及其表現手法等都要具體。目標、措施既要具體,更要明瞭,教師要胸中有盤棋,學生要心中有顆子,教師教有方向,學生學有奔頭。計劃還要檢查、調整,適時地查漏補缺,以期完善,防止計劃的隨意性、教條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由淺入深,在不知不覺中步入寫作的殿堂,這樣,畏難情緒自然煙消雲散。

2.激發寫作熱情。學生作文需要熱情,而這種熱情的培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因此,教師的命題要圍繞學生最關心的內容來確定,這樣既容易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又有利於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在作文指導這一環節中,教師要真正爲學生排憂解難、牽線搭橋,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寫作衝動。指導前要仔細分析學生作文的癥結所在,做到對症下藥。

其次,評改作文歷來爲衆多教師所頭痛。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敢於放手,要採用多種批改方法,激發學生的評改慾望,力爭做到教師面批、精批與師生互批、學生共批相結合,提倡寫、評、改一次性處理。這樣趁熱打鐵,學生就會興致勃發,信息反饋快,評改質量高,寫作效果好,批改費時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第三,教師適時地寫下水文,與學生同寫、同批、同改,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上學期本人與學生同時在課堂上用45分鐘完成一篇下水文,第三節課上我首先讀了我的作文,讓學生集體批改,這樣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作文課上得生動而又有實效。教師每學期至少寫一次下水文,既可以體會學生寫作時的心態及可能遇到的障礙,又可以“逼”着自己不斷地學習、充實、提高。

3.多渠道拓寬寫作途徑。有豐富的寫作素材是寫好作文的前提,教師要儘可能地運用一切手段來拓寬學生的選材範圍。首先閱讀與寫作要緊密結合。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善於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閃光點,通過對課文的仿寫、改寫、縮寫、抄寫、補寫等各種形式,培養學生多角度利用課文的能力。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續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排比段的仿寫等。指導學生同中求異,不斷拓寬寫作思路達到創新的目的。再有寫作與生活要緊密結合。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學生一是不會關注社會,二是生活面太窄。要想拓寬學生的選材面,就要組織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在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生動的具體事例。我年級多次組織各種課外活動如參觀、採摘、各種文體競賽等。學生參與了這些活動,有切身體會,文章寫得有聲有色。在活動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寫隨筆,記日記,養成日寫百字、周成一篇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在完成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訓練之後,寫創造型作文。